[发明专利]一种低矮歪闪构件的扶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3900.2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0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波;刘加平;芦苇;张鸿驰;雷蓬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姚咏华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矮 构件 扶正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矮歪闪构件的扶正方法,包括将一对刚性杆相互交叉接触设置构成十字交叉形,两根刚性杆分别与垫在歪闪构件的垫板表面和底部相接,另一端分别为自由端和抵在地面上;两根刚性杆中部用绳索连接;通过向翘起的刚性杆自由端缓慢施加向下的力,通过绳索拉动抵在垫板表面的刚性杆给歪闪构件施加水平方向力,从而将歪闪构件纠偏扶正。该方法传力路径简单,纠偏力度易于把握,不会导致对墙、柱等构件的二次破坏。该纠偏扶正处理方法易于操作、施工简便、成本低、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物纠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矮墙体或木柱(3.0m以下)的纠偏扶正方法。
背景技术
工程和生活实际中,由于建筑物基础不均匀发生沉降或施工偏差等,存在有大量的柱、墙体等构件出现倾斜或歪闪的情况,尤其是对3.0m以下的低矮墙体或木柱如不及时、合理的进行纠偏处理,往往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对此,目前常用的方法通常为通过搭设受力架,采用千斤顶或撬棍等纠偏扶正墙体、柱等构件。
但是,现有方法普遍存在一些问题:1)搭设反力架等方法会使得成本较高且施工周期长;2)搭设反力架、利用千斤顶等专用设备,对器械、场地等要求较高;3)涉及器械较多,致使传力路径复杂,纠偏力度难以把握,可能导致墙、柱等构件的二次破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易于操作、施工简便、成本低、效率高的低矮墙体的扶正方法。该方法传力路径简单,纠偏力度易于把握,不会导致对墙、柱等构件的二次破坏。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低矮歪闪构件的扶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一对刚性杆相互交叉接触设置构成十字交叉形;
2)其中第一刚性杆一端与垫在歪闪构件的垫板表面相接,另一端抵在地面上;第二刚性杆一端支撑在垫板底部并与歪闪构件相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3)第一刚性杆抵在地面上通过坑槽固定;
4)在第一刚性杆和第二刚性杆与歪闪构件相接交叉端中部用绳索连接;
5)向翘起的第二刚性杆自由端缓慢施加向下的力,该刚性杆另一端支撑在垫板底部固定,第二刚性杆通过绳索拉动抵在垫板表面的第一刚性杆向下滑动;给歪闪构件施加水平方向力,从而将歪闪构件纠偏扶正。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还有进一步优选的方案:
上述方案中,连接两根刚性杆的绳索通过两根刚性杆上的凹槽或凸起固定。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刚性杆与地面水平方向夹角不小于45度。
上述方案中,垫板厚度不小于20mm,且垫板沿歪闪构件高度方向的长度应不小于歪闪构件高度的1/3。
上述方案中,所述垫板固定在歪闪构件中间偏下的位置。
上述方案中,与垫板下端接触第二刚性杆端头设置为扁平状。
上述方案中,一对刚性杆相互交叉接触部设置为扁平状。
上述方案中,歪闪构件为夯土墙体或木柱。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对一些低矮(不超过3.0m)的柱、墙体等有显著效果;
2)制作简单,易于操作,适应性强,对于环境和场地要求不高;
3)成本低,工期短,尤其对于一些抢救性工程具有明显作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39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清洗车罐体卡接头密封工装
- 下一篇:基坑支护锚杆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