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横折印缺陷的SPHC热轧酸洗板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3905.5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杨;毛鸣;杨德伦;彭正波;白丽杨;王飞;张宇光;戴思源;文亮;孙夺亮;石志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02 | 分类号: | C21D8/02;C22C38/02;C22C38/04;B21B37/7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任晨晨 |
地址: | 2430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横折印 缺陷 sphc 热轧 酸洗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横折印缺陷的SPHC热轧酸洗板及其生产方法,成分:C≤0.10%、Si≤0.05%、Mn≤0.60%、P≤0.020%、S≤0.01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夹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冶炼、连铸、加热、热轧、冷却、卷取、酸洗工艺优化,可以使普通酸洗碳素钢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带钢表面无横折印,有效提高了热轧低碳钢开卷后的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主要用于小家电、汽车结构件等的制造。而且,本申请不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无横折印缺陷的SPHC热轧酸洗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酸洗机组产量放量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市场对家电板软钢SPHC表面质量的要求逐步提升,客户对酸洗板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家电行业制造商对横折印已是“零容忍”。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迫切需要解决横折印缺陷。一直以来在SPHC酸洗带钢热轧生产中,由于间隙原子形成的柯氏气团对滑移的钉扎作用会产生屈服平台,且屈服强度偏低(通常为200MPa左右),导致热轧带钢在后续开卷过程中受力容易超过该屈服平台后产生横折印,给带钢表面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引起诸多质量抱怨或异议。
关于无横折印缺陷的热轧酸洗板软钢SPHC及生产方法申报的专利较少。例如:公开号为CN108160715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热轧低碳钢开卷横折印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检测待开卷热轧低碳钢卷的直径;步骤2、根据步骤1测得的热轧低碳钢卷的直径计算深弯辊的压下量;步骤3、根据步骤2计算的深弯辊的压下量值压下深弯辊,对热轧低碳钢卷进行开卷生产。该专利主要通过靠开卷设备减少横折印出现几率,不能从根本上完全避免横折印的产生。
目前仍未有技术解决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解决横折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横折印缺陷的SPHC热轧酸洗板,实现软钢SPHC表面无横折印缺陷,满足家电板用户需求。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横折印缺陷的SPHC热轧酸洗板的生产方法,本发明通过合理的化学成分设计、轧制工艺及酸洗工艺生产,生产具有良好表面质量的无横折印缺陷的热轧酸洗SPHC。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横折印缺陷的SPHC热轧酸洗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流程:转炉冶炼、RH炉精炼、连铸、加热、轧制、冷却和卷取及酸洗。
所述加热:加热温度为1200-1250℃,在炉时间不大于210min。
加热后高压水除磷;除磷设备全部投用。
所述轧制:粗轧开轧温度为1100-1180℃,粗轧R2出口温度1000-1070℃;精轧开轧温度为930-1080℃,终轧温度为880-920℃。
所述冷却:采用前段冷却,轧后钢板以≤40℃/秒的冷却速度冷却。
所述卷取:卷取温度为580-620℃,卷取后空冷至室温。
在热轧工艺设计上,加热温度控制在≤1250℃,其主要目的是兼顾表面氧化铁皮生成量和能耗,加热温度过高,产生一次氧化铁皮量较多,增加氧化铁皮的去除难度,不利于提高带钢的表面质量;高压水除鳞,除磷设备全部投用去除钢带表面的一、二次氧化铁皮,为酸洗提供有利条件;终轧温度控制在≤920℃,有利于减小精轧各机架负荷,提高轧制稳定性,同时保证钢坯轧后迅速地进入铁素体相区以析出部分铁素体,轧后采用前段冷却工艺,水冷冷却速度为≤40℃/秒,卷取温度为≤620℃,其目的是使材料迅速进入铁素体相变区域,获得一定比例的铁素体组织。
所述酸洗:1-3#酸槽酸液浓度≤165g/L。
进一步的,酸洗中,拉矫机延伸率≤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39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