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化的顶管工作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94277.2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6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印;张玉侠;杨金辉;张子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诺和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8 | 分类号: | E02D17/08;E02D2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 工作 支护 结构 及其 施工工艺 | ||
1.一种装配化的顶管工作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坑壁支护结构和支撑加强结构;
所述坑壁支护结构包括若干个沿工作坑内壁排列设置的支护架(1)以及安装在支护架(1)顶部的连接架(2),所述支护架(1)的下端埋入到工作坑底部,上端与连接架(2)连接,相邻的所述连接架(2)连接在一起;
所述支护架(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主梁(11)以及连接在两个主梁之间的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在两个主梁(11)之间平行设置有至少两个,两个所述主梁(11)的长度相同且错位设置,端部设置成倾斜方向相同的斜角结构;
所述连接架(2)包括横向布置的连接主梁(21)以及两个垂直连接于连接主梁(21)同一侧的连接立柱(22),所述连接主梁(21)设置为与主梁(11)截面形状相同的H型钢,所述连接立柱(22)设置为贴合在连接主梁(21)两侧壁上的槽钢,两个所述连接立柱(22)向下插入到两个主梁(11)相对或者相背离的凹槽中;
所述支撑加强结构包括下部支撑架(3)和上部支撑架(4),所述下部支撑架(3)与支护架(1)结构相同,连接在支护架(1)与工作坑底部之间,所述上部支撑架(4)与支护架(1)结构相同,连接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护架(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化的顶管工作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1)设置为H型钢结构,所述连接杆(12)设置为两个端部焊接在两个主梁(11)相对的凹槽内的槽钢,两个槽钢的开口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化的顶管工作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槽钢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内插接有支护板(5),所述支护板(5)连接在多个连接杆(1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化的顶管工作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支撑架(4)倾斜设置在相对的两个支护架(1)之间,所述上部支撑架(4)较高的一端上部与支护架(1)抵接,较低的一端下部与另一个支护架(1)抵接,所述上部支撑架(4)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相邻的上部支撑架(4)之间通过支护板(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化的顶管工作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支撑架(3)倾斜设置在支护架(1)与工作坑底部之间,所述下部支撑架(3)的两个H型钢的上端抵接在两个不同的支护架(1)上,下端抵接在工作坑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化的顶管工作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梁(21)的一端设置有贴合在连接主梁(21)两侧壁上的插杆(23),所述插杆(23)插入到另一个连接主梁(21)上侧的凹槽中。
7.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装配化的顶管工作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开挖工作坑,按照设计要求开挖第一阶段基坑,将支护架(1)沿第一阶段基坑内壁布置一圈,敲击支护架(1)使其下端埋入第一阶段基坑底部;
步骤2:向下继续开挖第二阶段基坑,每向下开挖10-30cm,向下敲击一次支护架(1),使支护架(1)下端始终埋设在工作坑底部土层中,至支护架(1)上端完全没入到工作坑中;
步骤3:将连接架(2)安装在支护架(1)顶部,向下开挖第三阶段基坑,并继续向下敲击连接架(2)和支护架(1),至挖到工作坑底部;
步骤 4:在工作坑底部施作封底结构;
步骤5:将下部支撑架(3)支护在支护架(1)与封底结构之间,下部支撑架(3)上侧斜面抵接在相邻两个支护架(1)上,下侧斜面抵接在封底结构上;
步骤6:将上部支撑架(4)抵接在相对布置的两个支护架(1)之间,并焊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诺和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诺和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427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