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管束组合剪力墙与钢梁自复位连接节点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5038.9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泰;李易非;代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C3/04;E04B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组合 剪力 钢梁 复位 连接 节点 | ||
一种钢管束组合剪力墙与钢梁自复位连接节点,由钢管束组合剪力墙外翼缘(1)、隔板(2)、垫板(3)、高强螺栓(4)、翼缘盖板(5)、预应力拉索(6)、锚具(7)、H型钢梁(8)、加强板(9)、索肋(10)、悬臂梁(11)、腹板拼接板(12)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钢管束组合剪力墙外翼缘(1)由隔板(2)隔离成多个管形空腔,悬臂梁(11)通过垫板(3)焊接于管束组合剪力墙外翼缘(1),并通过高强螺栓(4)、翼缘盖板(5)和腹板拼接板(12)与H型钢梁(8)连接,在H型钢梁(8)配置加强板(9)和索肋(10),预应力拉索(6)一端通过锚具(7)固定于加强板(9),另一端通过锚具(7)和垫板(3)固定于剪力墙内隔板(2)。本发明解决现有钢管束剪力墙与钢梁连接节点易发生脆性破坏的缺陷,实现自复位功能,减少钢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残余变形,可以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结构、装配式建筑结构等的墙‑梁连接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束组合剪力墙与钢梁自复位连接节点,应用于建筑结构,属于土木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剪力墙作为一种抗震性能优良的抗侧力构件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中。在高烈度低地区,当结构较高、竖向荷载较大时,传统的剪力墙需要较大的尺寸才能达到规范中对轴压比的限值要求,这造成了结构自重增加,提高了地震作用,同时增加了建造成本。目前,新型钢管束组合剪力墙被提出并应用于工程中,该体系采用较小的尺寸和较少的材料用量就可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竖向承载力,而且易于制作和维护,具有较好的耐久性,是一种理想的剪力墙结构形式。
在钢管束组合剪力墙结构体系中,节点是实现剪力墙与其他构件连接的关键因素。墙与钢梁连接节点是保证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件之一。现有的钢管束组合剪力墙与钢梁连接形式主要集中在焊接连接、螺栓连接、锚筋连接等,例如,CN204212267U、CN104047363A、CN104047364A、CN104047365A以及CN110565802A。这些连接方式往往会发生脆性破坏,在地震中损坏严重,暴露出传统钢结构节点的构造问题。为了克服这种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钢管束组合剪力墙与钢梁自复位连接节点,可通过拉索初始预拉力提供的恢复力使得结构达到复位效果,从而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管束组合剪力墙与钢梁自复位连接节点,解决现有钢管束剪力墙与钢梁连接节点易发生脆性破坏的缺陷,充分发挥节点的承载力和地震中的耗能能力,同时,其可以在卸载后重新闭合,实现自复位功能,减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残余变形,因此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可以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结构、装配式建筑结构等的墙-梁连接节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钢管束组合剪力墙与钢梁自复位连接节点,由钢管束组合剪力墙外翼缘、隔板、垫板、高强螺栓、翼缘盖板、预应力拉索、锚具、H型钢梁、加强板、索肋、悬臂梁、腹板拼接板组合而成;所述钢管剪力墙包括剪力墙框架和混凝土,所述剪力墙框架具有由上翼缘、下翼缘和隔板分割成的多个管形空腔,所述空腔内浇筑混凝土;所述H型钢梁由上翼缘、下翼缘和腹板组成;所述悬臂梁由上翼缘、下翼缘和腹板组成;悬臂梁通过垫板焊接于管束组合剪力墙外翼缘,并通过高强螺栓、翼缘盖板和腹板拼接板与H型钢梁连接,在H型钢梁配置加强板和索肋,预应力拉索一端通过锚具固定于加强板,另一端通过锚具和隔板固定于剪力墙内隔板。
所述预应力拉索贯穿多个所述管形空腔。
所述预应力拉索为多根,呈多排多列排列,并均匀连接于所述剪力墙内隔板和加强板;所述预应力拉索均垂直于所述剪力墙内隔板和加强板。
所述悬臂梁通过高强螺栓、翼缘盖板和腹板拼接板与H型钢梁连接,使得悬臂梁段与H型钢梁连接成为整体。
所述垫板与剪力墙内隔板通过围焊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所述加强板和索肋通过围焊焊接方式与H型钢梁进行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50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反向使用的安全座椅
- 下一篇:一种带显示屏多功能共享充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