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95397.4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3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孔庆杰;胡皓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厉丹彤 |
地址: | 21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红外 成像 技术 汽车尾气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尾气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用于承载待测汽车的底盘测功机和主体装置,主体装置包括平台移动装置、移动检测装置、热成像定位装置、检测仪和净化装置,所述平台移动装置包括横向平台和和驱动横向平台沿x方向运动和定位的横向驱动件,横向平台上侧安装有升降平台和驱动升降平台实现z方向的移动和定位的升降驱动件,所述移动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在升降平台上的弧形轨道,弧形轨道上安装有检测平台和和驱动检测平台在弧形轨道上实现y方向、z方向的移动和定位的检测平台移动机构,检测平台上设有检测机构,本发明提可适应多种车型的排气管的不同高度、不同弯角等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尾气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尾气现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从医学角度看,由于汽车排放的尾气正处于人体呼吸带1.5米上下的高度,长期吸入汽车尾气不仅可以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眼结膜炎、神经衰弱,而且还可以导致人体肝、肺组织的癌变,甚至出现基因变异等复杂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因此,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专项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其中,汽车尾气检测作为整治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环,有利于促进高排放车辆的淘汰,有利于控制和削减在用汽车污染物的排放量。
汽车尾气检测装置是一种用来检测汽车尾气中各种气体元素含量指标的一种设备,汽车排气检测仪是利用不分光红外线和电化学传感器对汽车排气中主要组份CO、HC、CO2、NOX和O2的测量分析,按照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及JJG688-90检定规程的要求研制、生产和检定,在研制过程中采纳了许多环保界专家和汽车生产及维护厂家的建议,完全适用于环保部门和车辆维修、安检、路检等汽车尾气排放检测场合,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测量精确度高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他特点。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如ZL201711336723.9公开的一种可视化汽车尾气检测装置,实现了汽车尾气检测时远程监控、操作和进行数据处理的功能,但针对不同弯角的排气管,则无法实现检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的针对不同弯角的排气管,则无法实现检测问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应多种车型的排气管的不同高度、不同弯角等情况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汽车尾气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承载待测汽车的底盘测功机和主体装置,所述的主体装置包括平台移动装置、移动检测装置、热成像定位装置、检测仪和净化装置,所述平台移动装置包括横向平台和驱动横向平台沿X方向运动和定位的横向驱动件,横向平台上侧安装有升降平台和驱动升降平台实现z方向的移动和定位的升降驱动件,所述移动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在升降平台上的弧形轨道,所述的弧形轨道上安装有检测平台和驱动检测平台在弧形轨道上实现y方向、z方向的移动和定位的检测平台移动机构,所述的检测平台上设有检测机构,所述热成像定位装置连续生成、回传并分析处理待测汽车尾端的热力学图像,实时标定待测汽车尾气口的空间坐标;所述检测仪对收集的尾气进行成分检测并得出检测结果,所述净化装置对从检测仪检测完毕排出的尾气进行净化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驱动件包括滑动导轨、丝杠、丝杠电机和支架,所述的横向平台滑动连接在滑动导轨上,所述滑动导轨平行于地盘测功机的滚筒机构轴线方向布置,所述丝杠平行布置于两条滑动导轨中间且与滑动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横向平台底部固定有与丝杠配合的丝杠螺母,所述丝杠的端部安装在支架上,所述丝杠电机与丝杠连接,丝杠电机工作带动横向平台沿x方向移动,升降驱动件为气缸,实现升降平台沿z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53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