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卷开卷用自动送卷装置的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95806.0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0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段文忠;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包钢同业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20 | 分类号: | B21C47/20;B21C47/24;B21C47/30;B21C19/00;C21D8/02;C21D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4010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河西工业***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卷 自动 装置 工作 方法 | ||
1.一种钢卷开卷用自动送卷装置的工作方法,所述钢卷开卷用自动送卷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2)、上料机构(3)、加热机构(4)和输送机构(5),所述控制器(2)固定设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上料机构(3)设在底座(1)的顶部以用来上料钢卷,上料机构(3)包括滑台(30)、旋转组件(31)和若干个撑紧组件(32),所述滑台(30)滑动设在底座(1)的顶部,滑台(30)的顶部设有弧形凹槽,底座(1)的顶部固定设有立板,所述旋转组件(31)设在立板上,若干个撑紧组件(32)呈对称设置在旋转组件(31)上,所述加热机构(4)设在底座(1)的顶部以用来加热钢卷开卷后形成的钢带,加热机构(4)包括加热台(40)和供热组件(41),所述加热台(40)固定设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供热组件(41)设在加热台(40)的内部,所述输送机构(5)设在底座(1)的顶部以用来输送钢带,输送机构(5)包括牵引组件(50)、展平组件(51)和压实组件(52),所述牵引组件(50)和展平组件(51)呈对称设置在加热台(40)的两端,所述压实组件(52)设在展平组件(51)的旁侧,旋转组件(31)、供热组件(41)、牵引组件(50)、展平组件(51)、压实组件(52)和若干个撑紧组件(32)与控制器(2)均为电性连接;所述旋转组件(31)包括驱动电机(310)、主动轮(311)、从动轮(312)和旋转轴(313),所述驱动电机(310)固定设在底座(1)的顶部,驱动电机(310)的输出端穿过立板,所述主动轮(311)套设在驱动电机(310)的输出端上,所述旋转轴(313)可转动的设置在立板的顶部,所述从动轮(312)套设在旋转轴(313)靠近立板的一端外壁上,主动轮(311)和从动轮(312)之间套设有皮带(314),旋转轴(313)远离立板的一端外壁上呈对称套设有两个套杆,所述驱动电机(310)与控制器(2)电连接;每个撑紧组件(32)均包括气缸(320)、撑杆(321)和两个吸盘(322),所述套杆的外壁上固定设有支撑板,所述气缸(320)固定设在支撑板的外壁上,所述撑杆(321)固定设在气缸(320)的输出端上,并且撑杆(321)的表面为弧形结构,两个吸盘(322)呈对称嵌设在撑杆(321)远离气缸(320)的一端,撑杆(321)远离气缸(320)的一端外壁上固定设有硅胶垫(323),撑杆(321)的内壁上呈对称插设有两个导风管(324),每个导风管(324)均与一个吸盘(322)连通,每个导风管(324)的内部均呈竖直安装有微电机(325),每个微电机(325)的输出端上均套设有风扇(326),并且撑杆(321)靠近气缸(320)的一端呈对称设置有两个抵紧塞(327),每个抵紧塞(327)均与套管靠近气缸(320)的一端贴合,每个抵紧塞(327)上均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所述气缸(320)和两个微电机(325)均与控制器(2)电连接;所述供热组件(41)包括储水箱(410)、吸水泵(411)、第一输送管(412)、第二输送管(413)和螺旋加热管(414),所述加热台(40)的底部呈一体成型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敞开端上通过螺栓设置有防护板,所述储水箱(410)和吸水泵(411)均固定设在安装槽的内部,所述第一输送管(412)设在吸水泵(411)和储水箱(410)之间,所述加热台(40)的顶部设有加热槽,所述第二输送管(413)穿过防护板设在加热槽与吸水泵(411)之间,所述螺旋加热管(414)固定设在储水箱(410)的内侧底部,储水箱(410)的内壁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15),加热槽的内壁上安装有液位传感器(416),第一输送管(412)靠近储水箱(410)的一端设有电磁阀(417),所述储水箱(410)的一端连通设置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穿过加热台(40),吸水泵(411)、电磁阀(417)、螺旋加热管(414)、温度传感器(415)和液位传感器(416)均与控制器(2)电连接;所述压实组件(52)包括压辊(520)、伺服电机(521)、第一连杆(522)和第二连杆(523),底座(1)的顶部固定设有支撑柱,所述伺服电机(521)固定设在支撑柱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杆(522)套设在伺服电机(521)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二连杆(523)铰接设置在第一连杆(522)远离伺服电机(521)的一端,底座(1)的顶部通过若干个支撑杆固定设有吊板,所述吊板的底部通过两个滑块滑动设置有滑板,所述压辊(520)可转动的设置在滑板的底部,并且滑板靠近伺服电机(521)的顶部一端固定设有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杆(523)远离第一连杆(522)的一端与连接块铰接,所述伺服电机(521)与控制器(2)电连接;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呈一体成型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侧底部呈对称设置有四个底块,每个底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10),四个伸缩弹簧(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板(11),所述伸缩板(11)与活动槽贴合连接,并且伸缩板(11)的顶部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滚球(110),每个滚球(110)均与伸缩板(11)的顶部铰接,伸缩板(11)位于压辊(520)的下方;所述牵引组件(50)包括牵引辊(500)、导向辊(501)和第一电机(502),底座(1)的顶部呈竖直设有第一立杆,所述第一电机(502)固定设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牵引辊(500)通过第一铰接轴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立杆上,所述导向辊(501)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立杆的顶部,第一电机(502)的输出端上套设有第一链轮,第一铰接轴上套设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套设有第一链条,所述牵引辊(500)和导向辊(501)的外壁上均套设有橡胶套(503),所述第一电机(502)与控制器(2)电连接;所述展平组件(51)包括展平辊(510)、压合辊(511)和第二电机(512),底座(1)的顶部呈竖直设有第二立杆,所述第二电机(512)固定设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展平辊(510)通过第二铰接轴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立杆上,所述压合辊(511)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立杆的顶部,第二电机(512)的输出端上套设有第三链轮,第二铰接轴上套设有第四链轮,所述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之间套设有第二链条,所述展平辊(510)和压合辊(511)的外壁上均套设有海绵套(513),所述第二电机(512)与控制器(2)电连接;所述滑台(30)的一个侧壁上固定设有推块,底座(1)的顶部水平设置有电动推杆(12),所述推块与电动推杆(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滑台(30)的另一个侧壁上固定设有套块,底座(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套块插设连接,并且滑台(30)的底部呈对称设置有四个滑轮,底座(1)的顶部呈对称设置有两个滑槽,每两个滑轮均与一个滑槽滑动连接,并且底座(1)的顶部可转动的设置有传送辊(13),所述电动推杆(12)与控制器(2)电连接;
所述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钢卷的上料:
将钢卷放到滑台(30)的顶部,弧形凹槽方便钢卷与滑台(30)顶部贴合,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在滑台(30)滑动时钢卷脱落,然后通过控制器(2)启动电动推杆(12),从而使其输出端收缩,由于推块分别与电动推杆(12)的输出端及滑台(30)固定连接,因而带动滑台(30)向靠近若干个撑杆(321)的一端滑动,当钢卷随滑台(30)滑动至若干个撑杆(321)的外围时,通过控制器(2)启动气缸(320),从而使其输出端伸出,因而使得撑杆(321)与钢卷的内圈抵紧,硅胶的设计方便撑杆(321)与钢卷内圈贴合更紧密,有利于提升撑紧效果,当撑杆(321)与钢卷内圈撑紧后,通过控制器(2)启动两个微电机(325),从而带动两个风扇(326)旋转,在两个导风管(324)内形成负压,再通过两个吸盘(322)将钢卷的内圈吸住,进而保证撑杆(321)完全与钢卷内圈撑紧,进一步确保了撑紧效果,排气孔的设计为负压的形成提供基础;
S2:钢带的牵引:
钢卷完全被若干个撑杆(321)抵紧,即钢卷完全套设在若干个撑杆(321)的外壁上时,通过控制器(2)带动滑台(30)复位,以供下次上料,然后将钢卷的一端由牵引组件(50)穿过,接着通过控制器(2)启动旋转组件(31),从而通过两个套杆带动钢卷旋转,将其一端展开并向展平组件(51)输送,当钢卷的一端展开,形成钢带后,由牵引辊(500)和导向辊(501)之间穿过,此时,通过控制器(2)启动第一电机(502),由于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通过第一链条套接,第二链轮与第一铰接轴套接,又因为牵引辊(500)与第一铰接轴固定连接,因而带动牵引辊(500)旋转,并配合转动设计的导向辊(501)将钢带向加热台(40)的顶部输送,牵引辊(500)和导向辊(501)表面的橡胶套(503)在与钢带表面接触时,可增加摩擦力,进而方便钢带的输送;
S3:钢带的内应力处理:
钢带在经牵引组件(50)向加热台(40)顶部一端输送时,其自身还是具备一定的弯曲度,当钢带输送至加热台(40)顶部后,弯曲部分自动落入加热槽内部,此时,通过控制器(2)启动螺旋加热管(414),从而对储水箱(410)内部的水加热,当达到所需钢材的加热温度时,温度传感器(415)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2),从而通过控制器(2)断电螺旋加热管(414),停止加热,然后通过控制器(2)启动吸水泵(411),通过第一输送管(412)和第二输送管(413)将热水输送至加热槽的内部,利用热水对钢带的弯曲部分进行加热,进而避免成型后因内应力导致产品变形而产生废品,当满足钢材的浸泡深度时,液位传感器(416)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2),因而通过控制器(2)断电吸水泵(411),同时启动电磁阀(417),停止向加热槽注水,防止注水过多溢出造成浪费,注水管用来向储水箱(410)注水;
S4:钢带的展平:
钢带经过水加热后,其内应力减小,方便展平,此时,通过控制器(2)启动第二电机(512),由于第三链轮与第四链轮通过第二链条套接,第四链轮与第二铰接轴套接,又因为展平辊(510)与第二铰接轴固定连接,因而带动展平辊(510)旋转,并配合转动设计的压合辊(511)对加热后的钢带进行挤压,从而达到展平效果,展平辊(510)和压合辊(511)表面的海绵套(513)在与钢带表面接触时,可对钢带表面残留的水珠进行吸收,在方便钢带输送的同时,有利于钢带后续的压实工作;
S5:钢带的残余内应力处理:
钢带展平后,继续向靠近支撑台的一端输送,当钢带输送至吊板的下方时,通过控制器(2)启动伺服电机(521),从而带动第一连杆(522)旋转,由于第一连杆(522)远离伺服电机(521)的一端与第二连杆(523)铰接,第二连杆(523)远离第一连杆(522)的一端与滑板铰接,又因为滑板与吊板底部滑动连接,进而带动滑板水平滑动,由于伸缩板(11)位于压辊(520)的下方,若干个滚球(110)与伸缩板(11)的顶部铰接,又因为伸缩板(11)与活动槽通过四个伸缩弹簧(10)弹性连接,因而在压辊(520)对钢带表面进行挤压的同时,起到一个弹性的震动力,同时利用压力和弹性震动力对钢带进行处理,不仅可以平整钢带的表面,以达到成型前的使用效果,同时可有效消除钢带的残余内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包钢同业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包钢同业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580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