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慧安全用电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5976.9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5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吴毅;田鹏;罗帮才;周承熙;杜廷兰;田婷婷;陈玮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4L29/08;H04M1/725;G06Q50/06;G08B17/00;G08B2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安全 用电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安全用电监测系统,包括设备采集发送数据模块、实时接收数据模块、过载监测模块、异常监测模块、温度监测模块、漏电监测模块、预警断电模块、大数据报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备采集发送数据模块对配电柜、二级箱柜、末端的配电箱等各关键节点的剩余电流、电流和温度的实时检测,所述的实时接收数据模块通过流量通信能准确、全天候地监测电气线路中的漏电、温度等参数的变化。本发明的智慧安全用电监测系统可以做到采集用电线路的电压、电流、温度、剩余电流等数据,采集到数据之后,通过云端实时传入到后台数据库,实时采集电气线路的剩余电流、导线温度和电流参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监测以及消防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智慧安全用电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电气火灾占当前火灾发生的绝大部分,现代消防建设纳入电气火灾云检测必不可少,另外城市内的居民住宅区、工业园、软件园、办公楼等用电区域集中,一般设置有专门的配电房,用电量大,用电安全隐患多,用电情况复杂,电气火灾事故时而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智慧安全用电监测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慧安全用电监测系统,包括设备采集发送数据模块、实时接收数据模块、过载监测模块、异常监测模块、温度监测模块、漏电监测模块、预警断电模块、大数据报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备采集发送数据模块对配电柜、二级箱柜、末端的配电箱等各关键节点的剩余电流、电流和温度的实时检测,所述的实时接收数据模块通过流量通信能准确、全天候地监测电气线路中的漏电、温度等参数的变化,所述的过载监测模块根据线路和接插件标称功率,设定每条回路预警和最高负载值,所述的异常监测模块根据不同负载类型和时段,设定每条回路电流异常预警和断电值,当电流异常变化达到设定值,进行预警,所述的温度监测模块根据接插件部位或线路温度,对过温现象实时监测,设定预警和断电值,当系统监测温度达到设定值时,进行预警,同时温度监测模块可根据配电箱空开保护功能进行联接,实现手机APP远程断电,所述的漏电监测模块设定漏电电流预警和断电值,当系统监测到漏电电流高于设置值时,启动跳闸保护,同时漏电监测模块可根据配电箱空开保护功能进行联接,实现手机APP远程断电,所述的预警断电模块通过实时监测电流变化,根据电流强度和高频率波动,判断是否存在快速连续性闪联现象,设定预警和断电值,防止插座插排及用电设备出现高强度高频率打火,引发火灾,减少火灾隐患,同时可实现手机APP远程断电,所述的大数据报表模块利用日常采集到的数据,自动生成用电安全周报,定期发送给终端用户,对一周内的隐患进行汇总分析,更加直观的了解隐患情况。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智慧安全用电监测系统可以做到采集用电线路的电压、电流、温度、剩余电流等数据,采集到数据之后,通过云端实时传入到后台数据库。要想实现火灾电气监测,需要在单位配电柜中加入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剩余电流传感器,实时采集电气线路的剩余电流、导线温度和电流参数。
作为改进,所述的设备采集发送数据模块采集剩余电流、导线温度、电压和电流的数据变化,并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
作为改进,所述的过载监测模块中系统根据实时电流监测,判断是否过载,减少火灾隐患:。
作为改进,所述的异常监测模块可根据配电箱空开保护功能进行联接,实现手机APP远程断电。
作为改进,所述的大数据报表模块有效预防了电气火灾的发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用电隐患装进了智慧的笼子。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智慧安全用电监测系统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59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