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寓火灾安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6888.0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7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朴美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朴美兰 |
主分类号: | A62C31/00 | 分类号: | A62C31/00;A62C37/40;A62B1/00;A62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隆智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04 | 代理人: | 夏满强;纪楠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寓 火灾 安全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寓火灾安全系统,其包括,设置于多层公寓楼的每个户型中独立的隔间,在上下楼层相同户型中的所述隔间设置在相同的位置,所述隔间包括从该户型进入所述隔间的防火门和在公寓楼外墙上设置的窗户,在所述隔间中还设置有:逃生装置、传感装置、喷淋装置和防护设备箱。本发明的公寓火灾安全系统改变了现有的逃生概念,在发生火灾时,公寓内的所有人员快速移动到隔间内进行庇护,隔间内的各种设备形成立体多方位的庇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寓火灾安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在火灾情况下能够安全脱险的公寓火灾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公寓楼房的高层化趋势几乎成了增加承受居住面积唯一的选择,城市向着高层化发展既带来多种好处,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高层楼房结构复杂,供电系统、燃气系统、消防系统均非常庞大。而且楼内居住人员多,增大了各种灾害特别是火灾的隐患。高楼上工作和生活的人员多,上下不便,一旦发生意外灾害,电源切断,电梯停运,步行楼梯也无法满足大量人员短时内应急逃生的需要,火灾时步行楼梯间常有烟雾和有毒气体,上层人员难以通过。消防云梯最高只能到达10至15层楼,对15层以上的高楼消防队也只能望楼兴叹。
目前常用的逃生系统和逃生方式包括:
一、高楼缓降逃生器,它由钩子、绳索、阻尼器组成,事先将钩子固定在门、窗外墙面,待需要时挂上阻尼器拉着绳索紧贴外墙缓降至地面实行逃生。但这种逃生器存在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1、只能单户单人使用;2、钩子原先固定的位置与着火时的位置和风向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无法使用;3、紧贴外墙因而可能擦伤或被凸出物钩住甚至被悬挂半空中造成危险。
二、消防电梯式高楼逃生救灾装置,它是在高楼外墙立面装上轨道,一部常年挂住外墙面的电梯在外墙面上下移动实行救援,但其不足之处在于:1、覆盖面有限;2、造价高;3、破坏建筑物外观。
图2示出了现有的一种公寓逃生系统在每个室外阳台上设置有逃生口,在正常情况下该逃生口封闭,当发生火灾等灾害时,避灾的人首先逃到阳台10上,手动打开逃生口11,逃生人员通过固定于逃生口下方或者自动展开的扶梯12逃向下一层阳台,然后打开下一层阳台的逃生口继续向下逃生,直至逃生到地面。但是这种逃生系统,对于行动不便或体弱人士是不利的,这些人很难或者说无法自行通过扶梯逃生到下一层,并且有可能在逃生过程中由于失误造成坠落或跌倒的进一步伤害。
图3示出了现有的另一种公寓逃生系统,逃生人员通过在公寓上下层之间设置的滑降设备,逐层向下逃离。如图3所示,在灾难发生时,逃生人50沿滑道或滑梯等设备从上一层滑向下一层,如此逐层向下逃离。与其它现有技术相似,这种逃生系统仍然容易在逃生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且上下贯通的结构使得逃生间成为一个上下连通的结构,起到烟囱的作用,使得燃烧产生的烟雾能够沿着逃离通道从下至上的传送,令逃生人在逃生过程中受到烟雾的侵害。
有数据统计说明,在火灾发生后,由于惊恐逃生发生的伤害比实际火灾造成的伤害还要多,因此,火灾发生后立即逃生也许并不是一个安全的选择。
如何解决高层楼房应急逃生系统成为一个世界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公寓火灾安全系统,保证在火灾发生的情况下避免明火及高温的侵害,同时防止了在逃生过程中对逃生人造成的伤害。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公寓火灾安全系统,其包括,设置于多层公寓楼的每个户型中独立的隔间,在上下楼层相同户型中的所述隔间设置在相同的位置,所述隔间包括从该户型进入所述隔间的防火门和在公寓楼外墙上设置的窗户,在所述隔间中还设置有:逃生装置、传感装置、喷淋装置和防护设备箱。
通过在公寓火灾安全系统的隔间这种各种防火装置,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防止火灾的侵害,将高温和烟气隔离,等待消费救援的到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朴美兰,未经朴美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68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