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7021.7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6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朱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虎 |
主分类号: | H01M4/133 | 分类号: | H01M4/133;H01M4/134;H01M4/1393;H01M4/1395;H01M4/04;H01M4/38;H01M4/587;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解敬文;施艳荣 |
地址: | 22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所述负极包括集流体,以及位于集流体两侧的活性物质层,所述活性物质层中含有石墨颗粒和硅颗粒的混合物组成的活性物质,其中,所述石墨颗粒包括第一石墨颗粒和第二石墨颗粒,所述第一石墨颗粒的粒径D50为3.2‑3.5微米,所述第二石墨颗粒的粒径D50为1.5‑1.7微米,所述硅颗粒的粒径D50为1.2‑1.5微米;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配置第一石墨颗粒浆料,第二石墨颗粒浆料,和硅颗粒浆料,然后按照不同的配比配置底层浆料,中间层浆料和表层浆料,依次将底层浆料,中间层浆料和表层浆料涂覆在集流体上,并干燥,得到所述负极。本发明得到的负极,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以及较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和环境友好等众多优点,已经在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地应用,具有最大的消费需求。同时,它在纯电动、混合电动和增程式电动汽车领域正在逐渐推广,市场份额的增长趋势最大。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部分组成,其中负极材料的选择会直接关系到电池的能量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所述负极包括集流体,以及位于集流体两侧的活性物质层,所述活性物质层中含有石墨颗粒和硅颗粒的混合物组成的活性物质,其中,所述石墨颗粒包括第一石墨颗粒和第二石墨颗粒,所述第一石墨颗粒的粒径D50为3.2-3.5微米,所述第二石墨颗粒的粒径D50为1.5-1.7微米,所述硅颗粒的粒径D50为1.2-1.5微米;其中,所述活性物质层从集流体到活性物质层表面依次包括底层,中间层和表层,所述底层和表层的活性物质由第一和第二石墨颗粒组成,所述中间层的活性物质包括第一和第二石墨颗粒以及硅颗粒。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配置第一石墨颗粒浆料,第二石墨颗粒浆料,和硅颗粒浆料,然后按照不同的配比配置底层浆料,中间层浆料和表层浆料,依次将底层浆料,中间层浆料和表层浆料涂覆在集流体上,并干燥,得到所述负极。本发明得到的负极,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以及较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具体的方案如下: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所述负极包括集流体,以及位于集流体两侧的活性物质层,所述活性物质层中含有石墨颗粒和硅颗粒的混合物组成的活性物质,其中,所述石墨颗粒包括第一石墨颗粒和第二石墨颗粒,所述第一石墨颗粒的粒径D50为3.2-3.5微米,所述第二石墨颗粒的粒径D50为1.5-1.7微米,所述硅颗粒的粒径D50为1.2-1.5微米;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向溶剂中依次加入粘结剂和导电剂搅拌均匀,加入第一石墨颗粒,搅拌均匀,得到第一石墨颗粒浆料;
2)向溶剂中依次加入粘结剂和导电剂搅拌均匀,加入第二石墨颗粒,搅拌均匀,得到第二石墨颗粒浆料;
3)向溶剂中依次加入粘结剂和导电剂搅拌均匀,加入硅颗粒,搅拌均匀,得到硅颗粒浆料;
4)按照第一石墨颗粒:第二石墨颗粒=1:9-3:7的比例,将第一石墨颗粒浆料加入到第二石墨颗粒浆料中,加入溶剂调节固含量,得到底层浆料;
5)按照第一石墨颗粒:第二石墨颗粒:硅颗粒=1:3:6-2:4:4的比例,将第一石墨颗粒浆料加入到第二石墨颗粒浆料中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后的浆料加入到硅颗粒浆料中,加入溶剂调节固含量,得到中间层浆料;
6)按照第一石墨颗粒:第二石墨颗粒=4:6-5:5的比例,将第一石墨颗粒浆料加入到第二石墨颗粒浆料中,加入溶剂调节固含量,得到表层浆料;
7)依次将底层浆料,中间层浆料和表层浆料涂覆在集流体上,并干燥,得到所述负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石墨颗粒浆料的固含量为60-65%,第二石墨颗粒浆料的固含量为55-60%,硅颗粒浆料的固含量为55-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虎,未经朱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70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