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烧结厂脱硫废水资源化零排放工艺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7143.6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7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邓毅;刘琪;梁全勋;巫山;金黄;付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1/12;C02F103/18;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管高峰 |
地址: | 643001 四川省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 脱硫 废水 资源 排放 工艺 系统 | ||
1.一种烧结厂脱硫废水资源化零排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烧结厂脱硫废水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多效强制循环蒸发浓缩处理,获得第一浓水;
B、将所述第一浓水调整至碱性后进行循环蒸氨处理,获得含氨气的混合气体和含氯化钙的第二浓水并进行资源化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厂脱硫废水资源化零排放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还包括在步骤A之前对烧结厂脱硫废水进行重力沉降去除杂质得到上清液以及对所述上清液进行pH值检测并在需要时调节上清液的pH值至6.5以下的酸性条件的前处理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厂脱硫废水资源化零排放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对所述烧结厂脱硫废水进行pH值检测并在需要时调节烧结厂脱硫废水的pH值至6.5以下的酸性条件;所述多效强制循环蒸发浓缩处理采用硫酸钙晶体为启动晶种,其中,蒸发效数为二效至四效,浓缩倍数为4~8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厂脱硫废水资源化零排放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将第一浓水的pH值调节至12以上并将调节第一浓水pH值过程中溢出的气体与循环蒸氨处理获得的含氨气的气体混合;在所述循环蒸氨处理中,将碱性的第一浓水加热至80℃以上并进行浆液循环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厂脱硫废水资源化零排放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HCl作为步骤A中调节酸性条件的pH调节剂,采用NaOH或石灰作为步骤B中调节碱性的pH调节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厂脱硫废水资源化零排放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含氨气的混合气体作为脱硝还原剂使用,将所述含氯化钙的第二浓水喷于烧结矿上使用;所述循环蒸氨处理还能够获得污泥浆液,将所述污泥浆液进行污泥脱水处理。
7.一种烧结厂脱硫废水资源化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蒸发单元,对烧结厂脱硫废水进行多效强制循环蒸发浓缩处理;
pH调节单元,对蒸发单元流出的第一浓水进行pH值调节处理;
脱氨单元,对调节pH值后的第一浓水进行循环蒸氨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烧结厂脱硫废水资源化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单元为多效强制循环蒸发浓缩装置并且包括串联连接的二至四效循环蒸发器,所述蒸发单元的浓水出口与pH调节单元的浓水罐相连;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蒸发单元上游的重力沉降单元,所述重力沉降单元对烧结厂脱硫废水进行重力沉降去除杂质得到上清液并通过上清液输出管与蒸发单元相连;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脱氨单元下游的脱硝系统、烧结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脱氨单元的氨气出口与脱硝系统相连,脱氨单元的浓水出口与烧结系统相连,脱氨单元的污泥出口与污泥处理系统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烧结厂脱硫废水资源化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单元包括pH调节剂储罐、给料机、浓水罐和浓水泵,所述pH调节剂储罐中储存有pH调节剂并且pH调节剂储罐通过给料机与浓水罐的加料口相连,所述浓水罐中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浓水罐的浓水入口与蒸发单元相连,所述浓水罐的浓水出口通过浓水泵和输送管与脱氨单元相连且浓水罐的氨气出口通过连通管与脱氨单元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烧结厂脱硫废水资源化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氨单元包括脱氨罐、循环泵和循环管,脱氨罐的中下部设置有浓水进口、循环浓水出口和浓水出口且中上部设置有氨气入口和循环浓水入口,脱氨罐的底部设置有污泥出口且顶部设置有氨气出口,脱氨罐中设置有位于下部浆液段中的加热器和位于上部气体段中的除雾器,所述循环浓水出口通过循环泵和循环管与循环浓水入口相连,其中,所述加热器为利用蒸汽加热的蒸汽盘管或直接通入蒸汽的蒸汽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714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