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底框架固定式群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97248.1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6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吴波;程小明;叶永林;刘洪喜;倪歆韵;陈彧超;许心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B21/26 | 分类号: | B63B21/26;B63B21/34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408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 框架 固定 式群锚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底框架固定式群锚系统,包括锚框架组件,所述锚框架组件的顶部为六边形结构的锚型结构,中部设置中心短圆柱体结构,所述中心短圆柱体结构的外圆周面均匀间隔设置有六个径向槽钢,每个径向槽钢的头部连接一个空心圆柱壳体,每个空心圆柱壳体的顶部安装有上端盖,相邻两个空心圆柱壳体之间通过外部槽钢连接,六个外部槽钢连接成六边形结构;每个外部槽钢的底部安装有三角板,每个径向槽钢的底部安装有阻尼板,每个空心圆柱壳体的内部配合安装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底部安装有保护套,导向柱的外圆周面对称安装有第一刺板和第二刺板。工作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群锚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海底框架固定式群锚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海洋及近岸工程的发展中,近岛礁海域地形地质条件下浮式平台的锚固定位技术成为科研与工程的难点,其中适用于珊瑚相礁盘地形地质的锚型设计极具难度。
典型的近岛礁珊瑚相地质由上层钙质珊瑚砂、下层胶结礁灰岩组成,礁体浅层存在裂隙、塌陷和溶洞,复杂的工程地质特性给浮式平台的锚固设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传统的重力式锚固基础具有构型尺度大、建造耗材多的不足,且海上安装所需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其他各类海洋工程的典型锚型在礁体海床中的锚固承载力较低、可安装性差。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工程需求的提高,适用于近岛礁海域地形地质条件的新型锚设计成为技术发展的趋势,基于嵌入式结构、多体群锚的理念所设计的海底框架固定式群锚系统,具有优良的性能与应用性,目前在国内外还未有类似的近岛礁新型锚型设计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海底框架固定式群锚系统,该锚型在考虑近岸、浅水、珊瑚礁盘等复杂条件的基础上,综合了嵌入式结构、多体群锚的设计理念,为实现近岛礁海域浮式平台的锚固定位提供了详细的设计方案。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底框架固定式群锚系统,包括锚框架组件,所述锚框架组件的顶部为六边形结构的锚型结构,中部设置中心短圆柱体结构,所述中心短圆柱体结构的外圆周面均匀间隔设置有六个径向槽钢,每个径向槽钢的头部连接一个空心圆柱壳体,每个空心圆柱壳体的顶部安装有上端盖,相邻两个空心圆柱壳体之间通过外部槽钢连接,六个外部槽钢连接成六边形结构;
每个外部槽钢的底部安装有三角板,
每个径向槽钢的底部安装有阻尼板,
每个空心圆柱壳体的内部配合安装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底部安装有保护套,导向柱的外圆周面对称安装有第一刺板和第二刺板。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其中两个空心圆柱壳体的外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成对称折弯结构,所述连接杆的折弯处固定有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的扣接有链条。
所述三角板的高度为1.5m。
所述阻尼板的成矩形结构,上表面与径向槽钢配合,下表面设置有锯齿。
所述第一刺板和第二刺板均为矩形板,焊接在导向柱上。
保护套的底部设置有倒圆锥型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锚框组件的独特设计,可以方便的完成在岛礁海域地形地质条件下的锚固工作,锚固稳定,操作方便,工作可靠性好。
(2)本发明设计的创新型的框架固定式群锚方案,设计思路综合了嵌入式锚体与群锚结构的优点,具有工程可行性且性能优良的特点;
(3)本发明设计的锚型适用于近岛礁地质条件,在礁盘地层等特殊地貌地质条件下可提供充足的锚抓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72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