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井下乳化液自动配液控制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8029.5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4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杰;扣红卫;谢彪;阮磊;刘法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15/00;B01F15/02;B01F3/08 |
代理公司: | 芜湖众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8 | 代理人: | 曹宏筠 |
地址: | 235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井下 乳化 自动 控制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煤矿井下乳化液自动配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浓度乳化液储存室、水箱、调配池和乳化液混合池,高浓度乳化液储存室和水箱的输出端分别依次设置过滤装置、提取装置和阀门装置后与调配池的输入端管道连接,调配池的输出端设置乳化液泵后与乳化液混合池的输入端管道连接,高浓度乳化液储存室、水箱、调配池和乳化液混合池的侧壁分别设置液位传感器,调配池侧壁设置浓度检测装置,底部设置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乳化液混合池的外侧壁设置与其固接的可编辑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设置有多个对应连接于提取装置、阀门装置、乳化液泵、浓度检测装置、液位传感器、加热装置和搅拌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且输出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乳化液自动配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第四传感器、第五传感器和第六传感器,其中,第一传感器设置在高浓度乳化液储存室的侧壁底端,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水箱侧壁底端,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调配池侧壁底端和顶端,第五传感器和第六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乳化液混合池侧壁底端和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乳化液自动配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度检测装置设置为浓度检测仪,浓度检测仪与可编辑逻辑控制器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乳化液自动配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为活动连接在高浓度乳化液储存室输出端口内侧的过滤网板,提取装置包括第一提取泵和第二提取泵,阀门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第一提取泵的输入端与高浓度乳化液储存室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输出端与第一电磁阀的输入端管道连接,第二提取泵的输入端与水箱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输出端与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管道连接,其中,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提取泵和第二提取泵分别与可编辑逻辑控制器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乳化液自动配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配池底部设置的搅拌装置设置为电磁搅拌仪,加热装置设置为电加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乳化液自动配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液泵与乳化液混合池之间的管道设置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的输入端与乳化液泵的输出端管道连接,输出端与乳化液混合池的输入端管道连接。
7.一种煤矿井下乳化液自动配液控制方法,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自动配液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当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有电信号传递至可编辑逻辑控制器,当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无电信号传递至可编辑逻辑控制器时,可编辑逻辑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提升泵和第二提升泵打开,高浓度乳化液和水通过管道进入调配池进行混合稀释,电磁搅拌仪和电加热器开始工作,浓度检测仪检测乳化稀释液的浓度并通过电信号传递至可编辑逻辑控制器,当浓度大于设定浓度时,可编辑逻辑控制器控制增大进水流量,当浓度小于设定浓度时,控制增大高浓度乳化液进样流量,当第四传感器有电信号传递至可编辑逻辑控制器时,可编辑逻辑控制器控制同步调节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度,高浓度乳化液和水进样流量减小;
S2、当第五传感器和第六传感器均无电信号传递至可编辑逻辑控制器,可编辑逻辑控制器控制乳化液泵和第三电磁阀打开,乳化稀释液进入乳化液混合池,乳化稀释液进入乳化液混合池内且液位到达第六传感器位置,第六传感器将电信号传递至可编辑逻辑控制器,或者第一传感器或第二传感器无电信号传递至可编辑逻辑控制器,可编辑逻辑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一提取泵、第二提取泵和乳化液泵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802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