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减振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8031.2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6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邱伊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伊萍 |
主分类号: | F16F15/06 | 分类号: | F16F15/06;F16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郭鹏鹏 |
地址: | 11003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连接 结构 | ||
本申请属于结构的柔性减振连接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减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相对设置;多个第一支撑条,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间排列设置,一端与第一支撑板连接;多个第二支撑条,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间排列设置,一端与第二支撑板连接,与各个第一支撑条交错分布;多组第一弹性片,每组第一弹性片的各个第一弹性片对应在一个第一支撑条上沿轴向排列设置;多组第二弹性片,每组第二弹性片的各个第二弹性片对应在一个第二支撑条上沿轴向排列设置;每个第一支撑条上的各个第一弹性片与与其相邻的第二支撑条上的各个弹性片交错分布。
本申请属于结构的柔性减振连接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减振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工程中多会涉及到部件间的连接,当前,存在部分被连接部件的连接部位需要能够伸缩,具有一定的柔性,以满足被连接部件间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需要,同时要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以满足被连接部件间减振的要求,为此,目前设计有由弹性材料制造的连接件,以该连接件对被连接部件进行连接,由于其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能力,具有很好的伸缩能力,可很好的满足被连接部件间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需要,并能够满足被连接部件间减振的要求,但以弹性材料制造的连接件,其需要依靠发生较大的弹性变形方能够提供足够的变形能力,实际应用时,为使其能够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量,多设计其具有较大的尺寸结构,需占用较大的空间。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减振连接结构,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柔性减振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支撑板;
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相对设置;
多个第一支撑条,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间排列设置,一端与第一支撑板连接;
多个第二支撑条,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间排列设置,一端与第二支撑板连接,与各个第一支撑条交错分布;
多组第一弹性片,每组第一弹性片的各个第一弹性片对应在一个第一支撑条上沿轴向排列设置;
多组第二弹性片,每组第二弹性片的各个第二弹性片对应在一个第二支撑条上沿轴向排列设置;每个第一支撑条上的各个第一弹性片与与其相邻的第二支撑条上的各个弹性片交错分布。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柔性减振连接结构中,第一支撑板与各个第一支撑条一体成型;
每个第一支撑条与其上的各个第一弹性片一体成型。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柔性减振连接结构中,每个第二支撑条与其上的各个第二弹性片一体成型;
每个第二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板连接的一端具有燕尾形凸出;
每个第二支撑板上具有多个燕尾槽;每个燕尾形凸出对应卡入一个燕尾槽。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柔性减振连接结构中,各个第一支撑条中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一支撑条称为外侧支撑条;
第二支撑板上有两个支撑凸出;两个外侧支撑条位于两个支撑凸出之间;每个支撑凸出对应与一个外侧支撑条贴合。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柔性减振连接结构中,每个外侧支撑条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伊萍,未经邱伊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80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