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蒸发浓缩系统及蒸发浓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8785.8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0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化福;于泽;张振涛;杨俊玲;张钰;越云凯;徐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1/26 | 分类号: | B01D1/26;B01D1/22;B01D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琪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 浓缩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蒸发浓缩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蒸发浓缩系统及一种蒸发浓缩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物料预热子系统、物料蒸发子系统和乏汽回收子系统,其中,物料预热子系统的出口与物料蒸发子系统的第一入口热耦合;物料蒸发子系统的第一出口与外部连通,物料蒸发子系统的第二出口与乏汽回收子系统热耦合,物料蒸发子系统的第三出口和第四出口与物料预热子系统连接;乏汽回收子系统的出口与物料蒸发子系统的第二入口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蒸发浓缩系统,通过设置物料预热子系统、物料蒸发子系统和乏汽回收子系统,使得物料蒸发子系统产生的二次蒸汽循环利用,大幅降低了蒸发浓缩系统的能源消耗和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发浓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发浓缩系统及一种蒸发浓缩方法。
背景技术
浓缩是制药、化工、印染、环保等行业的重要单元操作工序之一,也是耗能较大的单元装备之一。传统浓缩工艺存在耗能大、运行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因此,蒸发浓缩装备技术升级是大势所趋。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蒸发浓缩系统耗能大、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发浓缩系统及一种蒸发浓缩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物料预热子系统、物料蒸发子系统和乏汽回收子系统,其中,所述物料预热子系统的出口与所述物料蒸发子系统的第一入口热耦合;所述物料蒸发子系统的第一出口与外部连通,所述物料蒸发子系统的第二出口与所述乏汽回收子系统热耦合,所述物料蒸发子系统的第三出口和第四出口与所述物料预热子系统连接;所述乏汽回收子系统的出口与所述物料蒸发子系统的第二入口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物料蒸发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蒸发浓缩单元和与所述蒸发浓缩单元对应设置的强制循环泵,其中,所述蒸发浓缩单元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强制循环泵的入口连接,所述蒸发浓缩单元的第二出口与所述乏汽回收子系统连接,所述蒸发浓缩单元的第三出口与第四出口分别与所述物料预热子系统连接;所述蒸发浓缩单元的第一入口与所述强制循环泵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蒸发浓缩单元的第二入口与所述乏汽回收子系统的出口连接;所述强制循环泵的第一出口与外部连通用于排出浓缩液。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蒸发浓缩单元包括卧式喷淋降膜蒸发器、分离器、冷凝水罐和冷凝水泵,其中,所述卧式喷淋降膜蒸发器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蒸发浓缩单元的第一出口;所述卧式喷淋降膜蒸发器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分离器连接所述蒸发浓缩单元的第二出口;所述卧式喷淋降膜蒸发器的第三出口通过依次串联设置的所述冷凝水罐和所述冷凝水泵连接所述蒸发浓缩单元的第三出口;所述卧式喷淋降膜蒸发器的第四出口与所述蒸发浓缩单元的第四出口连接;所述蒸发浓缩单元的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分别与所述卧式喷淋降膜蒸发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卧式喷淋降膜蒸发器包括:管箱、管板、管束、壳体和喷淋系统,其中,所述管箱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管板设置在所述管箱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管束水平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两端均与所述管板连接;所述喷淋系统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喷淋系统位于所述管束的上方,在所述管束的横截面中,所述管束中的全部管件共同布置成正方形形状,所述喷淋系统与所述蒸发浓缩单元的第一入口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喷淋系统包括:进料管和喷头,其中,所述喷头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管束的上方,所述进料管安装在所述喷头的上部,且所述进料管与所述蒸发浓缩单元的第一入口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物料预热子系统,所述物料预热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冷凝水预热器,所述冷凝水预热器与所述蒸发浓缩单元对应设置,且所述冷凝水预热器的第一入口通入提取液,所述冷凝水预热器的第二入口与所对应设置的所述蒸发浓缩单元的第三出口连接;所述冷凝水预热器的第一出口与不凝气预热器连接,所述冷凝水预热器的第二出口与外部连通用于排出冷凝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87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