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抗菌防霉SAN-GF风叶材料以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8943.X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4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杜发钊;晏伟;钟定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威赛特工程塑料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5/12 | 分类号: | C08L25/12;C08L35/06;C08L51/00;C08K13/06;C08K9/12;C08K7/14;C08K5/544;C08K5/00;C08K3/015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市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抗菌 防霉 san gf 材料 以及 制备 方法 | ||
高强度抗菌防霉SAN‑GF风叶材料以及制备方法,SAN‑GF风叶材料包括SAN、环保无碱无捻玻璃纤维、相容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和分散剂,无机抗菌剂与有机防霉剂的复配体系,无机抗菌剂以银、铜、锌为抗菌主体,且以泡沸石、硅、磷石灰、氧化钛、磷酸锆为抗菌载体;有机防霉剂为四氯间苯二腈,双氯芬,五氯苯酚、油酸苯基汞、8‑羟基喹啉铜、氯化汞、氟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复配。确保SAN材料得到高强度的特性的同时,相容剂不会与抗菌防霉复配体系发生反应而影响抗菌防霉的效果,防止游离极性物质对抗菌剂和防霉剂的产生干扰,有效解决空调风叶浮纤问题,有良好的操作性及可控性,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发明具有制造成本低、抗菌防霉、强度高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叶材料,特别涉及高强度抗菌防霉SAN-GF风叶材料以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经过新冠病毒的噬掠,全世界的人民都对病毒的传播途径都有了新的认识,对病毒防护都有了新的认识,对病毒的防护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人们对家庭电器家庭物品防霉抗菌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新冠疫情的爆发,由于空气传播是病毒传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所以在疫情期间传统空调特别是中央空调的使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各大空调厂家都争先恐后地研发抗菌防霉的空调,而作为空调主要部件空调风叶的抗菌防霉需求也越来越大。
近年来,个别空调厂家也有开发相应抗菌空调风叶,要么就没有遵循相关的抗菌防霉标准,只是形式上添加了抗菌剂,用于宣传销售,至于效果如何没有明确的实验数据和客观评价;要么个别抗菌母粒添加量大,对力学性能影响较大;要么采用空调风叶表面涂覆工艺的,抗菌的效果较好但防霉效果不能兼顾,而且工艺复杂。
基于目前抗菌空调风叶的开发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7722486A于2018年2月23日公开了一种耐候抗菌防霉AE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公开了AES高胶粉、SAN树脂、抗菌剂、防霉剂、润滑剂、抗氧剂及紫外线吸收剂,所述抗菌剂为银离子类抗菌剂及锌离子抗菌剂复配混合物,银离子类抗菌剂为主体抗菌剂,锌离子抗菌剂为复配抗菌剂,银离子类抗菌剂的载体为玻璃、沸石、陶瓷等,所述防霉剂为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抗氧剂选自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类抗氧剂和硫类抗氧剂中的至少一种,但该方法中并没有说明具体组成和配比,银离子锌离子抗菌剂种类有很多,当其不加入时,相应的技术效果也随之消失。
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抗菌防霉、强度高、防止游离极性物质对抗菌剂和防霉剂的产生干扰,有效解决空调风叶浮纤问题的高强度抗菌防霉SAN-GF风叶材料以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高强度抗菌防霉SAN-GF风叶材料,包括SAN、环保无碱无捻玻璃纤维、相容剂、主抗氧剂、辅助抗氧剂和分散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机抗菌剂与有机防霉剂的复配体系,无机抗菌剂以银、铜、锌为抗菌主体,且以泡沸石、硅、磷石灰、氧化钛、磷酸锆为抗菌载体;有机防霉剂为四氯间苯二腈,双氯芬,五氯苯酚、油酸苯基汞、8-羟基喹啉铜、氯化汞、氟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复配。
成分比例按质量百分比计算为,SAN为56.2%-89.4%,环保无碱无捻玻璃纤维为10%-40%,相容剂为0.1%-1%,无机抗菌剂为0.1%-1%,有机防霉剂为0.1%-1%,主抗氧剂为0.1%-0.5%,辅助抗氧剂为0.1%-0.5%,分散剂为0.1%-0.5%。
SAN中的丙烯腈含量为10%-40%,环保无碱无捻玻璃纤维中的玻璃纤维单丝直径为9微米-30微米,相容剂为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主抗氧剂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辅助抗氧剂为亚磷酸酯,分散剂为硬脂酸锌、或多元醇酯、或硬脂酸锌和多元醇酯的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威赛特工程塑料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顺威赛特工程塑料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89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