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监测套管升高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00183.1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0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霍宏博;张晓诚;窦蓬;陈毅;王桂萍;陈卓;王啸;岳明;王晓雷;林家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047 | 分类号: | E21B33/047;E21B47/00;E21B43/24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 套管 升高 方法 | ||
一种套管升高指示装置及监测套管升高的方法,该装置包括:套管、垂直安装在套管中部的油管、套装在套管外面的套管头,其中,套管的外形为┻形结构,套管的竖立柱的通孔上安装有油管,且该套管与油管之间安装有耐高温钐钴磁铁;套管头的外形为筒形结构,套管头及油管的上端安装有油管挂,套管头的下面两端与二级套管头相连,且二级套管头的下面连接一级套管头;一级套管头与套管之间环空;套管头上还设有无磁小铁珠和采油树,该采油树通过管道和数个阀门与热蒸汽注入口相连,且采油树与热蒸汽注入口呈十字形连接。本发明不仅能实现监测套管受热伸长尺寸,而且,还能解决套管头监测套管升高的问题,降低了设备成本,提高了套管头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套管升高指示装置及监测套管升高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稠油在世界油气资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据统计,世界稠油、超稠油和天然沥青的储量约为1000×108t,因此,对于稠油开发具有广阔地前景。但是,由于在稠油储量中,其冷采开发难以有效地动用:而在稠油热采井和注采井中,经常会发生由于套管受热升高所引起地套管头装置抬升现象;套管头装置的抬升不仅会使得采油树位置变化,容易使生产管线变形或破坏;而且,还可能引起套管头装置密封失效、套管破坏。在我国,四川盆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渤海油田普遍存在由于套管受热将套管头装置顶起抬升,所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章国华发表在石油钻采工艺2013年38卷第2期《可伸缩式热采套管头》的研制一文中,公开阐述了套管头的通用原理:以及保证其在高温下,套管发生形变后,套管头密封的问题,以确保套管头的安全。章国华认为:目前的热采套管头,虽然能够保证不被抬升,但是,其无法监测套管头内部套管的伸长情况,一方面不利于套管升高的监测,存在一定地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还存在套管伸缩余量的套管头,无法监测套管升高情况。
林元华等人发表在石油钻采工艺2016年38卷第5期的《一种预测套管头抬升高度的新方法》一文中,公开阐述了套管头抬升发生的原因,并建立了套管头抬升高度的预测模型,但是,由于套管升高的高度只能通过套管头的升高判断,而套管头升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且由于套管升高与固井、井内热流体、地层等诸多因素相关,其预测方法仍难以保证对其进行精确计算。
申请号为:2017100159914中,公开了一种水泥环密封性及套管抬升的实验装置,其过套管抬升实验装置的指示装置为“位移传感器”,虽然,位移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套管升高的监测,但是,由于其容易受高温高压影响,导致其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且存在失效风险,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管升高指示装置及监测套管升高的方法,以解决监测套管升高及套管头存在失效风险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套管升高指示装置,包括:套管、垂直安装在套管中部的油管、套装在套管外面的套管头,其中,套管的外形为┻形结构,套管的竖立柱中心处设有通孔;通孔上安装有油管,且该套管与油管之间安装有耐高温钐钴磁铁;套管头的外形为筒形结构,套管头中心孔设有通孔;通孔的上端及油管的上端安装有油管挂,套管头的下面两端与二级套管头相连,且二级套管头与位于下面的一级套管头连接在一起;且一级套管头与套管之间的连接为环空;套管头上还设有无磁小铁珠,且无磁小铁珠套装在套管头的下部位置;套管头的上表面还竖直设置有采油树,该采油树通过管道和数个阀门与热蒸汽注入口相连,且采油树与热蒸汽注入口呈十字形连接。
进一步,所述套管的直径为244.5mm。
进一步,所述耐高温钐钴磁铁的形状为环形,并安装在打磨平整的套管的顶部,且该耐高温钐钴磁铁的内径等于套管竖立柱的内径,外径不大于套管头的内径,耐高温钐钴磁铁的高度为25.4mm,能够满足能够固定在套管顶部,而不阻碍套管在套管头内部受热伸长及降温收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01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