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灭菌自动化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01335.X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37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徐亲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吉瑞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24 | 分类号: | A61L2/24;A61L2/07;G05D27/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齐兰君;杨钦祥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南车路东***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灭菌 自动化 控制系统 | ||
1.一种连续灭菌自动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4)以及与所述控制器(14)电连接的温度控制单元,并引入不同温度下的等效灭菌时间数学模型,通过编制计算与执行程序,由蒸汽压力所能达到的灭菌温度,确定最佳灭菌时间;
所述控制器(14)用于信号采集、转换、计算和程序的执行,并显示灭菌过程数据的图表和执行信号,所述温度控制单元以反馈物料流量的变频调节为主,调节阀调节为辅,进行物料温度的自动控制;
所述温度控制单元包括:流量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20)、第二物料压力传感器(24)、蒸汽压力传感器(28)、无菌出料调节阀(35)以及变频器(16);
所述流量传感器(6),设置在换热保温器(1)预热料管路进料口(121)的管路上,用于物料流量的测量,并将测量信号送入所述控制器(14);
所述温度传感器(20),设置在换热保温器(1)的保温管路进料口(131)管路或保温管路出料口(132)管路上,用于灭菌温度的测量,并将测量信号送入所述控制器(14);
所述第二物料压力传感器(24)设置在换热保温器(1)预热料管路出料口(122)与喷射泵(26)进料口之间的管路上,用于检测增压泵(22)出料口压力,并将测量信号送入所述控制器(14),所述控制器(14)实施增压泵(22)超压时的变频控制;
所述蒸汽压力传感器(28)设置在蒸汽减压阀(31)与喷射泵(26)之间的蒸汽管路上,用于检测蒸汽压力,并将测量信号送入所述控制器(14),所述控制器(14)根据压力信号计算达到的预期灭菌温度,作为灭菌温度控制的设定点温度,并由此计算灭菌时间,确定打料泵(4)所需的流量,实施增压泵(22)转速的变频控制或无菌出料调节阀(35)的调节控制;
所述无菌出料调节阀(35)设置在换热保温器(1)保温管路出料口(132)的管路上,所述变频器(16)设置在增压泵(22)电动机的电源输入线路上;所述无菌出料调节阀(35)以及所述变频器(16)均用于调节物料的流量,从而使灭菌蒸汽压力、温度以及对应的灭菌时间相匹配,实施稳定的灭菌温度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灭菌自动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管路高温清洗的管路清洗控制单元,所述管路清洗控制单元与所述控制器(14)电连接;所述管路清洗控制单元包括:饱和热水罐液位传感器(9)、饱和热水罐压力传感器(11)、饱和热水罐排气阀(12)以及第二转向阀(36);
所述饱和热水罐液位传感器(9)设置在饱和热水罐(8)内部,用于检测饱和热水罐(8)的液位,并将测量信号送入控制器(14),实施自动供水;
所述饱和热水罐压力传感器(11)设置在饱和热水罐(8)排气口,用于检测饱和热水罐(8)内部压力,并将测量信号送入控制器(14),实施饱和热水罐(8)内部压力控制;
所述饱和热水罐排气阀(12)设置在饱和热水罐(8)排气口,用于调节饱和热水罐(8)内部压力进而控制饱和热水罐(8)内清洗剂的温度;
所述第二转向阀(36)设置在换热保温器(1)保温管路出料口(132)的管路上,用于清洗剂升温、无菌出料以及管路循环清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灭菌自动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无菌清洗剂保压的清洗剂保压控制单元,所述清洗剂保压控制单元与所述控制器(14)电连接;所述清洗剂保压控制单元包括:蒸汽旁路阀(29)以及第一蒸汽阀(32);
所述蒸汽旁路阀(29)设置在喷射泵(26)蒸汽进气口,用于控制蒸汽进气量,所述控制器(14)通过蒸汽旁路阀(29)的间歇开关,对整个系统设备和管路内的无菌清洗剂保压;
所述第一蒸汽阀(32)设置在蒸汽减压阀(31)进气口一侧,用于系统切换到无菌清洗剂保压状态时关闭蒸汽减压阀(31)进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吉瑞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吉瑞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133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