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锅炉排污水用于员工洗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1341.5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0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峰;吕子强;霍兆义;郑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2B37/50 | 分类号: | F22B37/50;F22B37/54;F24H9/16;F28D21/00;E03B1/04 |
代理公司: | 鞍山顺程商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6 | 代理人: | 范伟琪 |
地址: | 11422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污水 用于 员工 洗浴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锅炉排污水用于员工洗浴系统,包括定压膨胀罐、回收箱、水水高效换热器、热水二次利用器、储存塔、高温洗浴水箱、混水装置和低温洗浴水箱。本发明通过设置定压膨胀罐、回收箱、水水高效换热器、热水二次利用器、储存塔、高温洗浴水箱、混水装置、低温洗浴水箱、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一水泵、第四连接管、第五连接管、第二水泵、第六连接管、第三水泵、第七连接管、第四水泵、第八连接管和冷水管,能够将锅炉排污水进行回收利用,利用其中的热量加热员工洗浴用水,解决了现有锅炉排污水得不到充分利用浪费资源的问题,该锅炉排污水用于员工洗浴系统,具备节约资源的优点,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锅炉排污水用于员工洗浴系统。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后释放的热能或工业生产中的余热传递给容器内的水,使水达到所需要的温度或一定压力蒸汽的热力设备,锅炉在锅与炉两部分同时进行,水进入锅炉以后,在汽水系统中锅炉受热面将吸收的热量传递给水,使水加热成一定温度和压力的热水或生成蒸汽,被引出应用,目前的锅炉排污水通常是经过处理后排出,排污水中的热量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不利于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锅炉排污水用于员工洗浴系统,具备节约资源的优点,解决了现有锅炉排污水得不到充分利用浪费资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锅炉排污水用于员工洗浴系统,包括定压膨胀罐、回收箱、水水高效换热器、热水二次利用器、储存塔、高温洗浴水箱、混水装置和低温洗浴水箱,所述定压膨胀罐出水口的底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定压膨胀罐的一端与水水高效换热器连通,所述回收箱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回收箱的一端与水水高效换热器连通,所述水水高效换热器与热水二次利用器之间的顶部和底部均连通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热水二次利用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进水口的底部通过导管与热水二次利用器连通,所述第一水泵出水口的右侧连通有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远离第一水泵的一端与储存塔连通,所述高温洗浴水箱顶部的左侧连通有第五连接管,所述储存塔的右侧连通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出水口的右侧连通有第六连接管,所述第六连接管远离储存塔的一端与第五连接管连通,所述高温洗浴水箱的右侧连通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远离高温洗浴水箱一侧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七连接管,所述第七连接管远离第三水泵的一端与混水装置连通,所述混水装置的一侧连通有第四水泵,所述第四水泵远离混水装置一侧的出水口连通有第八连接管,所述第八连接管远离第三水泵的一端与低温洗浴水箱连通,所述混水装置的顶部连通有冷水管。
优选的,所述储存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顶部和储存塔内腔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热水二次利用器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水二次利用器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温度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定压膨胀罐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腿,且第一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储存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腿,且第二支撑腿的数量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第四连接管的表面套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六连接管的表面套设有第二阀门。
优选的,所述第七连接管的表面套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八连接管的表面套设有第四阀门。
优选的,所述冷水管的表面套设有第五阀门,所述冷水管远离混水装置的一端与外界水源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科技大学,未经辽宁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13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