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角膜内皮移植术供体制作刀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1594.2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8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贵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姜展志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膜 内皮 移植 供体 制作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角膜内皮移植术供体制作刀。本发明的角膜内皮移植术供体制作刀包括刀体,所述刀体一端设有环形的管状的刀刃,所述刀刃沿其轮廓线向其四周多处凸出设置,并形成多个间隔的标记耳,所述刀体另一端设有手持部。优点: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使用简单、方便,切割后组织后自带标记可以辨别供体正反面,且不会造成供体组织内皮细胞损伤,可以节约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角膜内皮移植术供体制作刀。
背景技术
角膜移植是用透明、健康的供体角膜组织替换混浊病变的角膜组织,使患者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达到增进视力或治疗某些角膜疾病的眼科治疗方法。角膜内皮移植术(DMEK术)则是采用正常的角膜后弹力膜及内皮细胞层替代病变角膜后弹力膜及内皮细胞层的新的手术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角膜内皮细胞需要朝向虹膜,才能发挥正常功能,获得手术成功。因此,手术中区分角膜后弹力膜内皮供体的正反面非常关键。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角膜供体制作工具为真空负压角膜环钻,现有的角膜环钻由于环形切割角膜供体,因此在制作内皮制作供体组织时需要在供体组织上作各种标记(S或者F形印记)来分辨正、反面,医生使用的各种标记会造成角膜内皮组织损伤,且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本方法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保留更多的正常内皮细胞,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目前,医护人员在供体组织上一般采用染色标记的方法进行正反面的区分,但是染色的方法具有以下缺点:1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供体组织的染色标记会出现褪色,造成术中观察困难;2染色标记的制作过程容易损伤供体组织内皮细胞,影响手术成功率,并对手术效果的维持时间(长期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角膜内皮移植术供体制作刀,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角膜内皮移植术供体制作刀,包括刀体,上述刀体一端设有环形的管状的刀刃,上述刀刃沿其轮廓线向其四周多处凸出设置,并形成多个间隔的标记耳,上述刀体另一端设有手持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使用简单、方便,切割后组织自带标记可以用于辨别供体正反面,且不会造成供体组织内皮细胞损伤,可以节约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上述刀体为圆管状,其管壁沿其周围外凸设有多个截面形状为弧形的凸楞部,上述刀体的一端加工成上述刀刃,且上述凸楞部对应的刀刃形成上述标记耳。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形状设计合理,易于加工。
进一步,上述手持部为与上述刀体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的手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医护人员拿持。
进一步,上述手持部为与上述刀体垂直的条形的板状结构,上述刀体的另一端与上述手持部的一侧中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医护人员握住手持部的两端进行平稳的操作切割。
进一步,上述手持部的一侧中部设有与上述刀体另一端相匹配的装配槽,上述刀体的另一端嵌装固定于上述装配槽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二者连接紧凑,整体结构比较稳固。
进一步,上述标记耳设有三个,且其中两个相互靠近。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医护人员快速的找寻并确定角膜组织的正反面。
进一步,上述刀体为金属合金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15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声音控风空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