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耐电晕耐磨型绝缘电磁线及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2418.0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4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韦士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鼎力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17;H01B7/18;H01B7/42;H01B13/06;H01B13/22;H01B13/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刘纯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电晕 耐磨 绝缘 电磁线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耐电晕耐磨型绝缘电磁线及制备工艺,不仅提高了电磁线的整体性能,同时也将电磁线的厚度降低了,不仅电磁线更博了,而且在耐电晕和绝缘性以及耐磨方面的性能提升了,同时在结构上不仅简单而且更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金属材料制备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薄耐电晕耐磨型绝缘电磁线及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电磁线(magnet wire)是用以制造电工产品中的线圈或绕组的绝缘电线,电磁线必须满足多种使用和制造工艺上的要求,尤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电磁线的耐热导热的新能,而且电磁线产生的电晕能消耗电能,并干扰无线电波,对电磁线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超薄耐电晕耐磨型绝缘电磁线及制备工艺,不仅能够具备良好的耐电晕的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和耐磨的性能。
技术方案:一种超薄耐电晕耐磨型绝缘电磁线,包括裸铜线、导热层、绝缘层、绕包层和外壁层。
其中,裸铜线上依次设有导热层、绝缘层、绕包层和外壁层;绕包层绕包在绝缘层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耐电晕耐磨型绝缘电磁线,不仅结构简单,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而且成本较低,适合大面积的使用,并且在耐电晕的性能方面也有良好的改进,大大增强了耐电晕的性能在日常使用时能够获得更长的使用寿命,绝缘层能有效的提高电磁线整体的绝缘性能,同时进一步的提高导热的性能,综合的提高整体电磁线的性能。
进一步的,上述的超薄耐电晕耐磨型绝缘电磁线,导热层通过耐温胶水与裸铜线粘连。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使用耐温胶水粘连的方式能够使导热层和裸铜线之间的连接更紧密不仅不影响导热层的功能,还能提高导热的效果。
进一步的,上述的超薄耐电晕耐磨型绝缘电磁线,导热层为聚脂材料制成。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导热层用聚酯材料制成,在导热的性能上面能有较大的提升。
进一步的,上述的超薄耐电晕耐磨型绝缘电磁线,导热层为双向拉伸聚酯薄膜。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在性能上面比不同聚酯材料更优异,同时在使用上面能够有更好的感受,可以提升产品的档次。
进一步的,上述的超薄耐电晕耐磨型绝缘电磁线,绝缘层通过耐温胶水与导热层粘连。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使用耐温胶水将绝缘层和导热层进行粘连,不仅提高了相互之间绝缘和导热的性能,同时降低电磁线的厚度,将电磁线的厚度控制在一个很薄的状态,同时又具备耐热、绝缘、耐磨损等性能。
进一步的,上述的超薄耐电晕耐磨型绝缘电磁线,绝缘层为聚乙烯材质制成。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聚乙烯制成的绝缘层,在绝缘的性能上能够有更好的提升。
进一步的,上述的超薄耐电晕耐磨型绝缘电磁线,绕包层为玻璃丝云母带。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使用玻璃云母带能够提高电磁线整体的性能,云母材料具有非常高的绝缘、导热性能良好,化学稳定性好,具有抗强酸、强碱和抗压能力,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耐磨损的性能,同时使得电磁线的整体的稳定性更好。
进一步的,上述的超薄耐电晕耐磨型绝缘电磁线,外壁层热封在绕包层上。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将外壁层热封在绕包层上,能够大大的提高电磁线的耐磨损的性能,同时降低电磁线的厚度的。
进一步的,上述的超薄耐电晕耐磨型绝缘电磁线,外壁层为聚乙烯材料制成的薄膜。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外壁层不仅使得电磁线的耐磨性能提高,同时聚乙烯本身就是极佳的绝缘材料,对电磁线的绝缘性能能够进一步的提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超薄耐电晕耐磨型绝缘电磁线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铜料牵引拉丝成裸铜丝,并进行整线清理;
(2)将导热层通过耐温胶水粘连在裸铜丝上,同时进行烘干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鼎力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鼎力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24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