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iR-127-3p及其抑制剂在制备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3691.5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3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炎东;曲乐丰;张浩;王超;刘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长征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45/00 | 分类号: | A61K45/00;A61K31/7088;A61P9/10;A01K67/027;A61K4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杜蔚琼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ir 127 及其 抑制剂 制备 动脉粥样硬化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miR‑127‑3p及其抑制剂在制备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a).miR‑127‑3p,所述miR‑127‑3p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b).前体miRNA,所述的前体miRNA能在宿主内加工成(a)中所述的miR‑127‑3p;(c).多核苷酸,所述的多核苷酸能被宿主转录形成(b)中所述的前体miRNA,并加工形成(a)中所述的miR‑127‑3p;(d).表达载体,所述表达载体含有(a)中所述的miR‑127‑3p、或(b)中所述的前体miRNA、或(c)中所述的多核苷酸;该活性成分抑制剂被应用于制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miRNA领域,具体地,涉及miR-127-3p及其抑制剂在制备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第一位死亡原因,且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脑卒中已成为中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目前30-5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发的颈动脉狭窄引起。
一方面斑块由表面的纤维帽及其下边的以坏死核心为主的脂质池构成,动脉斑块形成引起血管管腔狭窄,影响远端脑组织供血;另一方面颈动脉斑块可能会发生破裂,脱落,引起远端脑血管栓塞,此类斑块为不稳定斑块,而不稳定的斑块一般是因为纤维帽破裂不完整导致下边的脂质池成分脱落至远端,造成脑梗,斑块内如果有内出血发生,会加剧斑块不稳定,使斑块易发生破裂。
虽然,目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可通过外科切除斑块或放支架进行扩大管腔来干预,但是大多数患者是在已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再进行手术,以防止缺血性脑卒的再次发生,有些患者甚至失去了手术的机会,且手术为有创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缺陷,通过筛选干预斑块形成及促进斑块稳定的相关分子靶点,并进行制备相关干预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前进行干预具有更积极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成分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选自如下 (a)-(d)中的任一一项:
(a).miR-127-3p,所述miR-127-3p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TCGGATCCGTCTGAGCTTGGCT;
(b).前体miRNA,所述的前体miRNA能在宿主内加工成(a)中所述的 miR-127-3p;
(c).多核苷酸,所述的多核苷酸能被宿主转录形成(b)中所述的前体miRNA, 并加工形成(a)中所述的miR-127-3p;
(d).表达载体,所述表达载体含有(a)中所述的miR-127-3p、或(b)中所述的前体miRNA、或(c)中所述的多核苷酸;
所述活性成分用于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活性成分的用途,其特征还在于:
(d)中所述的表达载体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活性成分的用途,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活性成分还用于在不稳定的颈动脉斑块中的表达。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活性成分的用途,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活性成分的抑制剂用于制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促进斑块稳定性效用的药物。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活性成分的用途,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活性成分的抑制剂的用量为药物总重量的10-8-100%。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活性成分的用途,其特征还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长征医院,未经上海长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36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定向装置和印刷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图像高频信息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