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教学区用新风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03818.3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0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米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F24F7/003;F24F8/22;F24F8/24;F24F8/167;F24F8/158;F24F13/24;F24F13/28;C02F9/02;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刘艳玲 |
地址: | 074100 河北省保定***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教学 新风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学区用新风系统装置,包括进风消音部件、静电吸附室、气体消毒室、喷淋部件、水处理室和出风消音部件,通过对消音部件进行具体设置,使得新风系统产生的噪音得到大幅度降低,通过设置特定的静电吸附室,使得静电吸附板的更新频率大幅降低,通过对气体消毒室进行具体设置,使得气体高效杀菌,通过对喷淋室进行具体设置,使得气体喷淋的效果提高的同时还在喷淋的同时对新风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教学区用的新风系统能够更加的低喷吹速、温度可调节、且可将气体中的病毒病菌含量大幅度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教学区用新风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教学区人员密集且相互之间长时间的接触,并且教学区是无法避免存在的,其中人员也不可避免的需要在一起呼吸空气,如果其中有人员生病带有病毒或病菌,则会容易在空气中富集从而使得空气中的病毒或病菌密度大大增加,从而给病毒或病菌的传播提供有利的条件。现有的新风系统一般都是将外部空气过滤之后排入到室内,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气中的病毒病菌含有量,但是效率有限。而同时现有的杀菌设备一般都对人体有或多或少的不利影响,从而无法大规模在教学区中使用。同时,现有新风系统的鼓风系统会相室内喷吹过滤处理后的新风,而学生和教员长期的被气体喷吹会对身体健康、尤其是骨头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对教学区内的气体进行快速净化消毒处理且不会形成长期的快速气体流动成为研究人员臻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教学区用新风系统装置。
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教学区用新风系统装置,包括进风消音部件、静电吸附室、气体消毒室、喷淋部件、水处理室和出风消音部件。
所述进风消音部件包括进风消音腔、主入风口和进风消音部件出风口;其中进风消音腔包括消音腔壳体、第一消音板、第二消音板、第三消音板、吸音棉、出风消音槽和进风消音槽;所述主入风口设置在消音腔壳体的一侧壁上,所述第一消音板倾斜设置在主入风口的内侧且第一消音板的顶端与主入风口的顶端处相接,所述吸音棉包覆在消音腔壳体内,且在第一消音板下方的位置向下凹陷延伸形成所述进风消音槽,所述进风消音槽底部的宽度大于顶部的宽度,在第一消音板的后方设置有所述第二消音板,所述第二消音板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式与第一消音板相同,第二消音板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包覆在消音腔壳体内的吸音棉设置有间隙,在第二消音板的后方设置有第三消音板,在第三消音板后方的消音腔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所述进风消音部件出风口,所述第三消音板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式与第一消音板相同,在第三消音板上方的吸音棉向上凹陷延伸形成所述出风口消音槽,所述出风口消音槽顶顶部的宽度大于底部的宽度,所述第三消音板的底端与所述进风消音部件出风口的底端处相接。
所述静电吸附室包括静电室外壳、静电室入风口、静电室出风口、上静电吸附板、下静电吸附板、上腔入风口、下腔出风口、循环风机、集灰口和集灰槽;所述静电室入风口设置在静电室外壳的一侧壁上并与所述进风消音部件出风口相连通,在与静电室入风口相对的静电室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有静电室出风口,在静电室入风口和静电室出风口之间的静电室外壳内的上方设置有上静电吸附板,下方设置有下静电吸附板,在静电室外壳的底壁上开设有所述集灰口,所述集灰槽设置在静电室外壳底部并通过所述集灰口与静电室外壳内连通,在下静电吸附板下方的静电室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下腔出风口,在上静电吸附板上方的静电室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上腔入风口,在下腔出风口和上腔入风口之间通过通风管道连接,且在该通风管道上设置有循环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米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米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38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