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周转外悬挑斜柱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3840.8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6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卢建文;区建峰;王朝龙;李宗阳;钟恩;夏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13/02;E04G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季辰玲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周转 外悬挑斜柱 支撑 体系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可周转外悬挑斜柱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挑主梁,对应于斜柱背侧位置悬挑连接于施工楼层的结构楼板;
第一可调斜撑,斜向支撑于所述悬挑主梁的上表面与斜柱背侧的背侧模板之间;
斜拉钢丝绳,斜向拉设于所述结构楼板的上表面与斜柱正侧的正侧模板之间;
转换支架或第二可调斜撑,支撑于所述悬挑主梁的下表面与下层结构楼板之间,且所述转换支架或所述第二可调斜撑与邻近结构柱之间采用横杆进行抱柱连接;
第三可调斜撑,对称地支撑于施工楼层的所述结构楼板的上表面与斜柱两旁的旁侧模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周转外悬挑斜柱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主梁通过第一预埋件连接于所述结构楼板靠近斜柱背侧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周转外悬挑斜柱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主梁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层结构楼板之间设置所述转换支架,所述转换支架为满堂支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周转外悬挑斜柱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换支架的高宽比大于3时,在所述转换支架的两侧每两跨设置一道抛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周转外悬挑斜柱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主梁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层结构楼板之间设置所述第二可调斜撑,所述第二可调斜撑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层结构楼板上的斜撑支座,所述第二可调斜撑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悬挑主梁下方预留的连接耳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周转外悬挑斜柱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调斜撑的下端较上端靠近所述结构柱。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周转外悬挑斜柱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钢丝绳的下端连接于施工楼层的结构楼板上预埋的钢丝绳挂钩,所述斜拉钢丝绳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正侧模板上预留的连接耳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周转外悬挑斜柱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挂钩的底部形成为二平直段,二所述平直段放置并固定在所述结构楼板的楼板底筋下方。
9.一种可周转外悬挑斜柱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对应于斜柱背侧位置于下层结构楼板上设置转换支架或第二可调斜撑,并将所述转换支架或所述第二可调斜撑与邻近结构柱之间采用横杆进行抱柱连接,所述转换支架或所述第二可调斜撑的顶部高度适于施工楼层的结构楼板标高;
于施工楼层的结构楼板的外侧设置悬挑主梁,并将所述悬挑主梁的下表面支抵于所述转换支架或所述第二可调斜撑的顶部;
安装斜柱背侧的背侧模板,采用第一可调斜撑斜向支撑于所述悬挑主梁的上表面与斜柱背侧的背侧模板之间;
安装斜柱两旁的旁侧模板,采用第三可调斜撑对称地支撑于施工楼层的所述结构楼板的上表面与斜柱两旁的旁侧模板之间;
安装斜柱正侧的正侧模板,采用斜拉钢丝绳斜向拉设于所述结构楼板的上表面与斜柱正侧的正侧模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周转外悬挑斜柱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预先在施工所述施工楼层的结构楼板的过程中,于所述结构楼板靠近斜柱背侧的外侧设置预埋件来连接所述悬挑主梁,于所述结构楼板靠近所述斜柱正侧的一侧预埋钢丝绳挂钩来连接所述斜拉钢丝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384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