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震支架系统的抗震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04193.2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2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刘贤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凡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035 | 分类号: | F16L55/035;F16F15/023;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京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7 | 代理人: | 肖金艳 |
地址: | 528500 广东省佛山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震 支架 系统 支撑 结构 | ||
1.一种抗震支架系统的抗震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1)、2个侧支撑板(12)、抗震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和2个所述侧支撑板(12)均安装于支撑座(11),所述侧支撑板(12)安装有夹持组件,所述抗震组件包括支撑滤震袋(21)、2个侧滤震袋(22)、2个夹持滤震袋(23)、软管(24)、活塞筒(25)、活塞块(31)、活塞杆(32)、第一弹性件(33)、活动块(34)、第二弹性件(35)、调节块(36)和调节机构,所述支撑滤震袋(21)安装于支撑座(11),2个所述侧滤震袋(22)分别安装于不同的侧支撑板(12),2个所述侧滤震袋(22)均位于2个侧支撑板(12)之间,2个所述夹持滤震袋(23)分别安装于不同的夹持组件,所述软管(24)分别与活塞筒(25)、夹持滤震袋(23)、侧滤震袋(22)和支撑滤震袋(21)连通,所述软管(24)、活塞筒(25)、夹持滤震袋(23)、侧滤震袋(22)和支撑滤震袋(21)内均填充有流体缓冲介质,所述活塞块(31)位于活塞筒(25)内且与活塞筒(25)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32)与活塞块(31)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34)和调节块(36)均与连接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33)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活塞杆(32)和活动块(34),所述第二弹性件(35)两端分别与活动块(34)和调节块(36)固定连接;
所述侧支撑板(12)与支撑座(11)滑动连接,所述侧支撑板(12)固定连接有侧连接架(41),所述支撑座(11)设有与支撑座(11)转动连接且轴向联动的侧丝杆(42),所述侧丝杆(42)与侧连接架(41)螺纹连接;
2个所述侧丝杆(42)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侧齿轮(43)和第二侧齿轮(44),所述支撑座(11)转动连接有传动轴(45)和变向齿轮(46),所述传动轴(45)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齿轮(47)和第二驱动齿轮(48),第一驱动齿轮(47)与第一侧齿轮(43)啮合,所述变向齿轮(46)分别与第二侧齿轮(44)和第二驱动齿轮(48)啮合;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连接架(51)和调节丝杆(52),所述调节丝杆(52)与连接组件转动连接且轴向联动,所述调节连接架(51)与调节块(36)固定连接且与调节丝杆(52)螺纹连接;
所述传动轴(45)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53),所述调节丝杆(52)安装有与主动锥齿轮(53)啮合的从动锥齿轮(54);
所述从动锥齿轮(54)与调节丝杆(52)滑动连接且周向卡接,所述从动锥齿轮(54)与调节丝杆(52)之间设有第四弹性件(55),所述第四弹性件(55)两端分别安装于从动锥齿轮(54)与调节丝杆(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系统的抗震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杆(13)、夹持板(14)和锁定机构,所述夹持杆(13)两端分别与侧支撑板(12)和夹持板(14)转动连接,所述夹持滤震袋(23)安装于夹持板(14),所述锁定机构分别与夹持杆(13)和侧支撑板(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系统的抗震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内齿圈(15)、卡齿(16)和第三弹性件(17),所述内齿圈(15)与侧支撑板(12)固定连接,所述卡齿(16)与夹持杆(13)滑动连接且与内齿圈(15)啮合,所述第三弹性件(17)两端分别连接于卡齿(16)和夹持杆(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系统的抗震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1)固定连接有支撑滤震垫(26),所述支撑滤震垫(26)与支撑滤震袋(21)固定连接,所述侧支撑板(12)固定连接有侧滤震垫(27),所述侧滤震垫(27)与侧滤震袋(22)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板(14)固定连接有夹持滤震垫(28),所述夹持滤震垫(28)与夹持滤震袋(2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系统的抗震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47)与第一侧齿轮(43)齿数相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48)与第二侧齿轮(44)齿数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凡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凡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419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残膜清除和整地机的仿形机构
- 下一篇:一种除味消毒剂配方以及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