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光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4208.5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0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珍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唐秀萍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一方面,通过增大第二反光层的覆盖面积,增加第二反光层的反射率,从而提高背光模组的反射率;另一方面,由于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反射,经过不同介质反射回来的光的相位角发生改变,产生干涉,然后互相结合在一起,得到强烈反射光,因此本发明通过在第二反光层上设置一层第三反光层,第二反光层与第三反光层的材质不同,其对应的折射率不同,由此可以提高背光模组的光线反射率,进而提高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进而增加液晶显示器的显示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交流和传递等方面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显示器件作为信息交换和传递的主要载体和物质基础,现已成为众多从事信息光电研究的科学家们争相抢占的热点和高地。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特别是彩色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受液晶显示器的市场拉动,背光源产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液晶显示器是被动发光元件,液晶显示屏本身并不发光,而是由其下方的背光模组提供显示光源的。因此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视觉效果。背光模组根据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则分为直下式背光源和侧光式背光源。
直下式背光源是将光源(LED晶片阵列)以及印刷电路板设置于背光源底部,光线从LED射出后,通过底部的反射片,再通过表面的扩散板、增亮膜均匀地射出。
侧光式背光源是将线形或点状光源设置在经过特殊设计的导光板的侧边做成的背光源。导光板原理是利用导光压克力板底的网点分布破坏光的干涉现象,将线光源均匀转换成面光源,其作用在于引导光的散射方向,让光的分布更加均匀使从正面看不到反射点的影子,用来提高面板的亮度,并确保面板亮度的均匀性,其中导光板的优良对背光影响甚大。
目前新兴的点光源背光,可以得到更加均匀分布的面光源,视角更大,且可以实现超黑暗态,得到更佳的现实效果。但是其光利用率没有达到最佳,在扩散片上存在往下反射损失光线,没有很好的利用点光源发出的光线。
如图1、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中,包括基板1、反光层、点光源2、扩散板3。其中反光层并未完全覆盖所述基板1,因此基板1被划分为无反光层覆盖区4以及单层反光层覆盖区5。如图2所示,在无反光层覆盖区4,点光源2发出的光线经扩散板3反射往下之后直接透过背板发射出去,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经过模拟计算(以蓝色光为例,目前较多采用蓝色点光源)可以得到两种区域的反射效果。如图3所示,在无反光层覆盖区5,其反射率仅为22%左右;如图4所示,在单层反光层覆盖区5,其反射也较低,仅有61%左右。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新型的背光模组,以提高背光模组内部反射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能够解决现有的背光模组中存在的光反射率低下,导致光利用率低下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基板;第一反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点光源,相互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光层上,且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反光层;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点光源上,且延伸覆盖至所述第一反光层上;第二反光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以及第三反光层,覆盖于所述第二反光层上。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透光孔,贯穿所述第三反光层及第二反光层,且与所述点光源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第一反光层以及第二反光层的材质均包括Mo或Cu。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第三反光层的材质包括Al或Ag。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第一反光层包括:若干第一走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任意两条所述第一走线彼此平行;以及若干第二走线,设置于两条相邻的第一走线之间的基板上,且与所述第一走线平行。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一走线之间设有第一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42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