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伸梁式建筑结构构件试验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05299.4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3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宋宝峰;宋骏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东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N3/20;G01N3/04;B08B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5 | 代理人: | 周亚婷 |
地址: | 118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伸梁式 建筑结构 构件 试验 加载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伸梁式建筑结构构件试验加载装置,涉及建筑结构实验装置领域,解决了一个是,放置座和管状构件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大,影响其承受力测量精度;不能够在实验的同时完成加载产生残渣的清理,且挤压结构调整后不能够实现自动闭锁的问题。一种外伸梁式建筑结构构件试验加载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顶端面焊接有两个管状构件放置座。第一,两个管状构件放置座可实现向内倾斜降低摩擦阻力;第二,因若干个滚珠组成了滑动结构,从而降低管状构件折弯时与承载座之间的摩擦力;第三,因放置槽由一个矩形卡槽和一个V形卡接槽组成,从而可适应于矩形管状管件的水平以及倾斜放置,还能够适应于不同直径圆柱管状管件的放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实验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外伸梁式建筑结构构件试验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类专业教学中,为了有利于帮助学生验证学过的建筑结构理论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设了多种建筑结构实验项目。
基于上述,目前在对外伸式建筑结构构件进行加载实验时往往都上通过挤压的方式进行实验的,但是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个是,放置座结构简单影响实验精度,现有的管状构件放置座多为固定式结构在,在加载实验过程中放置座和管状构件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大,影响其承受力测量精度;再者是,功能性实用性较低,一方面,现有装置单单只能够完成实验的目的,而不能够在实验的同时完成加载产生残渣的清理,另一方面,挤压结构调整后不能够实现自动闭锁。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外伸梁式建筑结构构件试验加载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外伸梁式建筑结构构件试验加载装置,以解决现有一个是,放置座结构简单影响实验精度,现有的管状构件放置座多为固定式结构在,在加载实验过程中放置座和管状构件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大,影响其承受力测量精度;再者是,功能性实用性较低,一方面,现有装置单单只能够完成实验的目的,而不能够在实验的同时完成加载产生残渣的清理,另一方面,挤压结构调整后不能够实现自动闭锁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外伸梁式建筑结构构件试验加载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外伸梁式建筑结构构件试验加载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顶端面焊接有两个管状构件放置座,且架体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个电动伸缩杆,并且电动伸缩杆上连接有一个挤压结构;所述管状构件放置座包括主体座、承载座、支撑柱A、支撑柱B和弹性件A,两个所述主体座均焊接在架体顶端面,且每个所述主体座上均焊接有一组每组两根支撑柱A,并且每组所述支撑柱A上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承载座;每个所述承载座上均滑动连接有一组每组两根支撑柱B,且每根所述支撑柱B上均套接有一个弹性件A,并且承载座、支撑柱B和弹性件A共同组成弹性伸缩结构;所述承载座包括放置槽,所述承载座为矩形块状结构,且承载座顶端面开设有一个放置槽,并且放置槽由一个矩形卡槽和一个V形卡接槽组成;所述架体顶端面焊接有一个清理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架体包括清理槽和块状构件放置座,所述架体顶端面前侧位置开设有一个矩形结构的清理槽,且清理槽内焊接有一个矩形块状结构的块状构件放置座;所述块状构件放置座未将清理槽分隔为两个槽体,此时清理槽为凹状槽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座还包括滚珠,所述承载座顶端面呈矩形阵列状设置有若干个滚珠,且所述放置槽内也呈矩形阵列状设置有若干个滚珠,并且若干个所述滚珠组成了滑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伸缩杆包括连接铁和挤压臂,所述电动伸缩杆头端焊接有一个连接铁,且连接铁上焊接有一个挤压臂;所述挤压臂为L状结构,且挤压臂头端为圆柱柱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东学院,未经辽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52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