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密度泡沫板的发泡成型设备及其成型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5974.3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0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翡柯机械(福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06 | 分类号: | B29C44/06;B29C44/58;B29C44/3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张蓁蓁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度 泡沫板 发泡 成型 设备 及其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密度泡沫板的发泡成型设备,包括静模和动模;所述静模具有成型腔,所述动模具有伸入到成型腔内并与成型腔滑动密封接触的凸头。本案还相应公开了一种双密度泡沫板的发泡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动模与静模相配合移动,形成第一成型区,然后向第一成型区通入第一发泡粒子接着通入水蒸气,使第一发泡粒子熔融粘结,形成第一预成型发泡体,然后将凸头拔出第一成型区,在第一预成型发泡体与凸头之间形成第二成型区,再往第二成型区通入第二发泡粒子,然后动模向静模移动,挤压第二成型区,最后往第二成型区通入水蒸气,使第二发泡粒子熔融粘结。解决现有技术生产效率低,且生产成本高,不利于生产企业盈利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密度发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双密度泡沫板的发泡成型设备及其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通用的双密度结构的方法为组装方法,此方法牵涉到两套模具,两种不同密度的发泡原料,具体步骤为分别用模具1 和模具2,填入对应的密度1和密度2的发泡原料,成型后制得发泡部件1和发泡部件2,然后将发泡部件1和发泡部件2通过粘接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这种方法需要两套模具,且需要后续的工序加工制作,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且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提高了生产成本,不利于生产企业盈利。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密度泡沫板的发泡成型设备,解决现有双密度成型设备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密度泡沫板的发泡成型工艺,解决现有双密度成型工艺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双密度泡沫板的发泡成型设备,包括静模和动模;所述静模具有成型腔,所述动模具有伸入到成型腔内并与成型腔滑动密封接触的凸头。
进一步,所述成型腔包括处于成型腔底部的第一成型区,以及处于第一成型区和成型腔开口之间的第二成型区。
进一步,所述第一成型区配设有第一进料通道。
进一步,所述静模包括与所述凸头滑动密封接触的腔侧壁,和处于成型腔底部的底壁;所述第一进料通道形成于所述底壁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成型区配设有第二进料通道。
进一步,所述第二进料通道贯穿所述凸头。
进一步,还包括与第一进料通道连接的第一料桶,和与第二进料通道连接的第二料桶。
进一步,所述动模还包括卡于所述成型腔开口边缘处的卡止台阶。
进一步,所述静模上设有与第一成型区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一排气通道。
进一步,所述动模上设有与第二成型区连通的第二进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
进一步,所述动模上连接有驱动动模移动的驱动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密度泡沫板的发泡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动模与静模相配合移动,形成第一成型区;
(2)向第一成型区填充第一发泡粒子;
(3)通过第一进气通道往第一成型区内通入水蒸气,使第一发泡粒子熔融相互粘结在一起,形成第一预成型发泡体;
(4)将凸头拔出第一成型区,使第一预成型发泡体与凸头之间形成第二成型区;
(5)向第二成型区填充第二发泡粒子;
(6)动模向静模移动,挤压第一预成型发泡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翡柯机械(福建)有限公司,未经翡柯机械(福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59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