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河道污泥净化处理的复合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6220.X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9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杨东云;陈淑玉;林泳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华泱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河道 污泥 净化 处理 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污泥净化处理的复合酶,其组分按照重量比为:木瓜蛋白酶1~15%、菠萝蛋白酶1~15%、纤维素酶1~10%、溶菌酶0.5~5%、L‑天冬氨酸酶0.5~5%、酵母类提取物0.5~5%、酶抑制剂0.5~5%、酶稳定剂0.5~5%、蒸馏水30~80%。本发明的复合酶,其主酶和子酶的种类多,可以应用于大部分的环境;改善处理后尾泥黑臭状态及脱水、干化性质等;纯生物催化剂,是蛋白质而非外加菌类,不存在外侵物种的威胁;使用方便水稀释后直接使用;对处理工艺的尾水水质有改善作用,表现主要为TS、COD、NH 3‑N、TP数值上的减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河道污泥净化处理的复合酶。
背景技术
目前污泥的主要净化技术在生物处理方面人工处理主要是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加速微生物的增殖和新陈代谢。需要前期的准备的预制培养时间比较长。此外,常规工艺对污泥的处理减量化程度不高,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以及河道污泥的清淤量日益增加,对于浓缩污泥的出处与处理方式的问题也日益严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污泥净化处理的复合酶,减少处理工艺实际所需的占地面积;减少外加药剂的投放量;加速处理时间;减少处理工艺产生的污泥量;净化和改善处理工艺产生尾水的水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河道污泥净化处理的复合酶,其组分按照重量比为:木瓜蛋白酶1~15%、菠萝蛋白酶1~15%、纤维素酶1~10%、溶菌酶0.5~5%、L-天冬氨酸酶 0.5~5%、酵母类提取物0.5~5%、酶抑制剂0.5~5%、酶稳定剂0.5~5%、蒸馏水30~80%。
上述技术方案中,其使用方法为:将复合酶与水按照1:1000~1:5000的重量比稀释,视处理对象的污染严重程度按处理量1~10ppm的投加量均匀加入河道污泥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合酶的最佳处理温度为20~4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主酶和子酶的种类多,可以应用于大部分的环境;改善处理后尾泥黑臭状态及脱水、干化性质等;纯生物催化剂,是蛋白质而非外加菌类,不存在外侵物种的威胁;使用方便水稀释后直接使用;对处理工艺的尾水水质有改善作用,表现主要为TS、COD、NH 3 -N、TP数值上的减量。
具体实施方式
复合酶是一种天然植物一次发酵而成,含有几十种主酶和上千种子酶,是真正意义上的光谱复合酶,可以再各种环境下发挥作用,经过复合酶处理的底泥,有机物大量降解,更容易脱水和干化。复合酶是将底泥中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可溶性的有机小分子(胞外酶),然后小分子有机物通过细胞膜渗透入微生物细胞内部,在酶的作用下降解,转化成无机物和能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河道污泥净化处理的复合酶,其组分按照重量比为:木瓜蛋白酶1~15%、菠萝蛋白酶1~15%、纤维素酶1~10%、溶菌酶0.5~5%、L-天冬氨酸酶 0.5~5%、酵母类提取物0.5~5%、酶抑制剂0.5~5%、酶稳定剂0.5~5%、蒸馏水30~80%。复合酶的使用方法为:将复合酶与水按照1:1000~1:5000的重量比稀释,视处理对象的污染严重程度按处理量1~10ppm的投加量均匀加入河道污泥中。复合酶的最佳处理温度为20~40℃。未使用时可低温保存,在高温或阳光暴晒下会快速失去活性。
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华泱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华泱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62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行驶跑偏告警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 下一篇:车载净化新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