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色聚合物混凝土再生砖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6236.0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0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梁伟;杨根宏;李正茂;孙爱东;孙国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为海建材有限公司;深圳市绿志新型建材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8/16;C04B18/14;B28B1/087;B28B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51811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色 聚合物 混凝土 再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绿色聚合物混凝土再生砖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一种绿色聚合物混凝土再生砖包括如下质量份数比的原料:余泥渣土200‑400份、矿渣粉100‑150份、水泥50‑200份、水玻璃200‑280份、氢氧化钠100‑140份、再生细骨料200‑400份、再生粗骨料400‑600份、水160‑220份、外加剂10‑30份。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工程建设产生的余泥渣土和工业废弃物矿渣粉直接用于生产绿色聚合物混凝土再生砖,不仅可以直接利用余泥渣土和再生粗、细骨料等建筑垃圾,降低生产成本,还使工业废弃物矿渣粉得到利用,解决建筑垃圾围城现象,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色聚合物混凝土再生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余泥渣土”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以及其他废弃物。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建设,高楼大厦、轨道交通等的建筑工程项目急剧增多,产生的余泥渣土也大大增加。废弃的余泥渣土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环境,引发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影响市容等问题。我国目前采取主要措施有场地回填、堆山造景、地基填料利用余泥渣土,上述利用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利用率和附加值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余泥渣土占地大、利用率和附加值低的问题,将余泥渣土和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矿渣粉等废弃物相结合,提供一种绿色聚合物混凝土再生砖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绿色聚合物混凝土再生砖,包括如下质量份数比的原料:余泥渣土200-400份、矿渣粉100-150份、水泥50-200份、水玻璃200-280份、氢氧化钠100-140份、再生细骨料200-400份、再生粗骨料400-600份、水160-220份、外加剂10-30份。
优选地,所述余泥渣土的含砂量25%-60%。
优选地,所述矿渣粉的密度不小于2.8g/m3,28天活性指数不小于95%,内照射指数和外照射指数均不大于1.0。
优选地,所述水玻璃的波美度30-50,模数2.4-3.3。
优选地,所述氢氧化钠的纯度不小于95%。
优选地,所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所述再生粗骨料是由建(构)筑物中的混凝土、砂浆、石、砖瓦等加工而成,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
所述再生细骨料是由建(构)筑物中的混凝土、砂浆、石、砖瓦等加工而成,粒径不大于4.75mm的颗粒。
优选地,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绿色聚合物混凝土再生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余泥渣土200-400份、水50-150份、水玻璃200-280份、氢氧化钠100-140份相混合,在转速为200r/min-300r/min的搅拌器中搅拌成渣土浆;
B、将如下质量份数比的原料:渣土浆550-970份、矿渣粉100-150份、水泥50-200份、再生细骨料200-400份、再生粗骨料400-600份、水10-170份、外加剂10-30份,加入混凝土搅拌机混合搅拌;
C、将搅拌完成的原料置于成型模具中常温固化成型,得到绿色聚合物混凝土再生砖。
优选地,所述C包括:
C1、在成型模具底部铺上离型膜或硅胶模,并将搅拌完成的原料均匀布放在所述硅胶模上,施加压力振动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为海建材有限公司;深圳市绿志新型建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为海建材有限公司;深圳市绿志新型建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62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