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放射性废物切割压缩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06723.7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0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懋袤;李文钰;陈莉;邱福茂;徐江;刘文磊;戴钧;林煜崙;李纬;胥潇;符常兵;梁程;陈丽;张永志;吴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F9/34 | 分类号: | G21F9/34;G21F9/3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唐邦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射性 废物 切割 压缩 一体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射性废物切割压缩一体化装置,一种放射性废物切割压缩一体化装置,包括输送机构、冲压机构和收集桶;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导向槽、驱动电机、传送机构和拨杆,导向槽的底部设置有导向缝,所述拨杆一端与传送机构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向缝设置在导向槽内,驱动电机用于驱动传送机构,导向槽用于放置放射性固体废物;冲压机构包括呈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模和下模;上模的顶部与冲压机连接,所述下模的底部通过弹簧与底板连接,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下模的顶部与导向槽的底部齐平;所述收集桶用于接收切割压缩后的放射性废物块体。实现对管状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压缩切割,将放射性固体废物切割压缩成同一规格的固体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设施进行放射性废物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射性废物切割压缩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核能的应用过程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放射性废物,由于行业特殊性必须对放射性废物做进一步处理,已达到外运标准,从而有效保护的环境。放射性固体废物根据外形尺寸,有不同大小,通常分类存放在厂房内,有一定量后集中装箱外运处理。
放射性固体废物管状有管状结构的,管状结构直接装箱外运,占用空间大,导致资源浪费。并且,不同外径的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体积不同,即使外径相同壁厚不同也会导致体积不同,导致同一体积外运箱体内废物量不同,不满足废物最小化原则,且成本较大。因此如何有效减少固体废物体积,增加单次外运体的装填量,一直以来都困扰着用户,也是行业的刚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射性废物切割压缩一体化装置,实现对管状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压缩切割,将放射性固体废物切割压缩成同一规格的固体块,可有效的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体积,节约处理成本,满足废物最小化原则。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放射性废物切割压缩一体化装置,包括输送机构、冲压机构和收集桶;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导向槽、驱动电机、传送机构和拨杆,所述导向槽的底部设置有导向缝,所述拨杆一端与传送机构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向缝设置在导向槽内,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传送机构,所述导向槽用于放置放射性固体废物;
所述冲压机构包括呈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顶部与冲压机连接,所述下模的底部通过弹簧、导向柱与底板连接,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下模的顶部与导向槽的底部齐平,放射性固体废物置于上模和下模之间实现切割压缩;
所述收集桶用于接收切割压缩后的放射性废物块体。
现有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根据外形尺寸,有不同大小,通常分类存放在厂房内,有一定量后集中装箱外运处理。对于为管状的放射性固体废物,直接装箱外运处理导致箱体的利用率低。
本发明所述导向槽的宽度与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外径一致,所述导向槽不仅能够用于输送放射性固体废物且对放射性固体废物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其在被压缩切割过程中弹出导向槽或在导向槽内发生位移,由于同一外径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即使管壁厚度略有差异,切割压缩后尺寸也基本一致。
本发明通过驱动电机的正转和反转实现拨杆在导向缝内往复运动,通过拨杆的移动推动放置在导向槽内的放射性固体废物移动,将放射性固体废物推入上模和下模之间,实现切割压缩,所述拨杆具体可以是竖直杆,与导向槽垂直设置。
本发明通过传送机构带动拨杆,通过拨杆在导向缝内往复运动推动放射性固体废物移动,不仅能够实现放射性固体废物移动,且结构简单易实现。
本发明通过设置输送机构、冲压机构和收集桶,所述输送机构实现向冲压机构内自动输送放射性固体废物,冲压机构实现对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切割压缩,将放射性固体废物切割压缩成基本同一规格的固体块,再通过收集桶收集切割压缩后的固体块,可有效的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体积,节约处理成本,满足废物最小化原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67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