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埋深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7292.6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4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谭忠盛;马栋;杨旸;黄明利;李松涛;王武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20/00;E21D11/10;E21D11/38;E21D11/18;E21D11/28;E21D1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麻吉凤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埋深软岩 隧道 变形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大埋深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隧道开挖穿越大埋深软岩段时,对拱部120°范围内的围岩进行超前预支护加固处理,在所述围岩上方设置超前预支护(1);
步骤2,所述超前预支护(1)施工完成后,进行隧道开挖,开挖方法采用三台阶法预留核心土,同时开挖上台阶(11)、中台阶(12)、下台阶(13);
步骤3,开挖后对初露围岩进行混凝土初喷(2),并施做一层支护(3);
步骤4,完成一层支护(3)后,施工系统锚杆,上台阶11采用短锚杆(8),中台阶(12)、下台阶(13)采用长锚杆(9),长锚杆(9)同时进行注浆加固;
步骤5,对二层支护(5)施工,上台阶(11)在距离掌子面预定距离的喷射混凝土表面进行二层支护(5)的施工,中台阶(12)、下台阶(13)在距离掌子面2~3榀位置进行二层支护(5)施工;
步骤6,下台阶施工完成后,进行仰拱(14)施工;具体为:首先施工一层支护3仰拱,再施工二层支护(5)仰拱,施工完成后进行防水结构施工,同时施工仰拱衬砌结构、仰拱填充;
步骤7,施工过程进行监控量测,上台阶一层支护施工后布设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A,二层支护施工后再次布设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A,中台阶二层支护施工后布设水平收敛B;
步骤8,记录监控量测数据,直至变形速率满足拱顶沉降变形速率小于第一预定值,水平收敛速率小于第二预定值,即进行防水结构和二次衬砌7施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9,当施工段与所述超前预支护(1)的末端之间的距离大于距离阈值时,则重复步所述骤2~8进行隧道施工;当施工段与所述预支护的末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距离阈值时,则重复所述步骤1~8进行隧道施工,直至穿越大埋深软岩大变形段完成施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阈值为2~3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值为0.4mm/d;所述第二预定值为0.6mm/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层支护(3)包括:
型钢拱架、纵向连接筋、锁脚锚杆、钢筋网和早高强喷射混凝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层支护(5)的结构包括型钢拱架、纵向连接筋、钢筋网和常规喷射混凝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隧道开挖断面采用圆形轮廓的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中台阶(12)和下台阶(13)错步开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交通大学;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729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