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永生化细胞株培养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07753.X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0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吴皓;汪照炎;王志刚;陈洪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9 | 分类号: | C12N5/09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朱凌娇;许亦琳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颈静脉 神经节 永生 细胞株 培养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永生化细胞株培养基,所述培养基至少包括:细胞培养添加剂、血清、抗生素和基础培养基,所述细胞培养添加剂包括人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表皮生长因子、人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人胰岛素生长因子、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酯和维生素C。本发明的培养基能有效的维持人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永生化细胞株的增殖活性及生理学特性,有助于获得稳定生长传代及具备较好生理学特性的颈静脉球副神经瘤细胞株,使得该细胞株能够做到规模化的培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永生化细胞株培养基。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人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临床研究,由于缺乏合适的细胞株使得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基础研究受限极大。人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细胞株受限的一大原因为缺乏合适的培养基。
现有的人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细胞株培养液主要是通过利用DMEM/F12培养基加10%的胎牛血清及1%的双抗为全培养基进行人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原代细胞的培养,但培养效果不明显,原代细胞增殖活性较差,无法有效的维持人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及生理学特性,很难用于基础研究,如何提供一种培养效果好的细胞株专用培养液成为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永生化细胞株培养基。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人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永生化细胞株培养基,所述培养基至少包括:细胞培养添加剂、血清、抗生素和基础培养基,所述细胞培养添加剂包括人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表皮生长因子、人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人胰岛素生长因子、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酯和维生素C。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前述人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永生化细胞株培养基用于培养人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永生化细胞株的用途。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人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永生化细胞株的培养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将人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永生化细胞放置于前述的培养基中,在适合细胞生长的环境中进行培养。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人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永生化细胞株培养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培养基能有效的维持人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永生化细胞株的增殖活性及生理学特性,有助于获得稳定生长传代及具备较好生理学特性的颈静脉球副神经瘤细胞株,使得该细胞株能够做到规模化的培养。
附图说明
图1.各种培养液配方对人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永生化细胞增殖活性影响。
图2.100X显微镜下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永生化细胞株的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本发明所述的人颈静脉球副神经节瘤永生化细胞株的培养方法均不涉及诊断和治疗目的。可以为保健目的,或者为基础研究目的。
在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下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除非文中另外明确指出,单数形式“一个”、“一”和“这个”包括复数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77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