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的多感知传感器、传感器网络及感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8060.2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1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魏磊;仲伟付;宋国训;刘曌;杨秀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磊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8C19/30;H04B1/1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济南知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6 | 代理人: | 曹丽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联网 感知 传感器 网络 方法 | ||
本发明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的多感知传感器、传感器网络及感知方法。所述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外壳、多感知传感器部分和传感器供能部分;所述多感知传感器部分和传感器供能部分均设置于传感器外壳内;所述传感器供能部分用于为多感知传感器部分供能;所述多感知传感器部分包括:被动传感器部分和主动传感器部分;所述被动传感器部分,被动感知环境参数的变化,获取参数变化的结果;其具有感知效率高、感知准确率高和安全性高的优点,同时具备主动感知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的多感知传感器、传感器网络及感知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MEMS是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的英文缩写。它是由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通讯接口和电源等部件组成的一体化的微型器件系统。其目标是把信息的获取、处理和执行集成在一起,组成具有多功能的微型系统,集成于大尺寸系统中,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它是比较通用的传感器。因为MEMS,赋予了普通物体新的生命,它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数据传输通路、有了存储功能、操作系统和专门的应用程序,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传感网。这让物联网能够通过物品来实现对人的监控与保护。遇到酒后驾车的情况,如果在汽车和汽车点火钥匙上都植入微型感应器,那么当喝了酒的司机掏出汽车钥匙时,钥匙能透过气味感应器察觉到一股酒气,就通过无线信号立即通知汽车“暂停发动”,汽车便会处于休息状态。同时“命令”司机的手机给他的亲朋好友发短信,告知司机所在位置,提醒亲友尽快来处理。不仅如此,未来衣服可以“告诉”洗衣机放多少水和洗衣粉最经济;文件夹会“检查”我们忘带了什么重要文件;食品蔬菜的标签会向顾客的手机介绍“自己”是否真正“绿色安全”。这就是物联网世界中被“物”化的结果。
现有的物联网了传感网络基本都是被动感知环境变化,同时,由于传感器感知的局限性,导致感知结果出现偏差。另外,感知到的数据在传递过程中也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的多感知传感器、传感器网络及感知方法,其具有感知效率高、感知准确率高和安全性高的优点,同时具备主动感知的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的多感知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外壳、多感知传感器部分和传感器供能部分;所述多感知传感器部分和传感器供能部分均设置于传感器外壳内;所述传感器供能部分用于为多感知传感器部分供能;所述多感知传感器部分包括:被动传感器部分和主动传感器部分;所述被动传感器部分,被动感知环境参数的变化,获取参数变化的结果;所述主动传感器部分包括:发射部分、接收部分和分析部分;所述发射部分发包括第一发射部分和第二发射部分,所述第一发射部分和第二发射部分均发射声、光和/或电波后,接收部分接收反射波和直接波;所述分析部分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和直接波,依次进行直接波滤除、反射波转换和频谱绘制步骤;根据频谱绘制结果,获取环境参数变化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磊,未经魏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80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