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伏微网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的智能监控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8098.X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5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方八零;唐勇;游洪;邓宇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翔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地址: | 413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伏微网 发电 系统 接入 电网 智能 监控 终端 | ||
1.光伏微网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的智能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100)、监测单元(200)和反馈单元(300);所述控制单元(100)用于维持系统的稳定、保证供电可靠性和电能的质量;所述监测单元(200)用于监测系统中所有子站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对运行数据进行收集、计算和存储;所述反馈单元(300)用于将监测的设备状态反馈给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微网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的智能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100)包括最优控制模块(101)、统一控制模块(102)和分层自治模块(103);所述最优控制模块(101)用于在满足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微电网内部能量综合优化管理;所述统一控制模块(102)用于控制微网系统的正常启停及保证系统控制模式可平滑切换;所述分层自治模块(103)用于控制模式选择以及单个分布式无忧并网的运行模式的平滑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微网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的智能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优控制模块(101)包括能量优化管理模块(1011)和微网调度自动化模块(1012);所述能量优化管理模块(1011)用于根据微电网实时运行状态信息进行能量优化调度管理;所述微网调度自动化模块(1012)用于为微电网系统的集控中心提供电压、功率等优化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微网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的智能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统一控制模块(102)包括微网集控模块(1021)和监控模块(1022);所述微网集控模块(1021)用于为各个控制设备提供模式选择、电压、功率等参考指令;所述监控模块(1022)用于监控系统内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微网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的智能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元(200)包括数据采集模块(201)、数据计算模块(202)和数据存储模块(203);所述数据采集模块(201)用于采集系统内所有设备的基础数据;所述数据计算模块(202)用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操作;所述数据存储模块(203)用于存储数据并建立历史数据库以供用户查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微网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的智能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计算模块(202)采用TF-IDF匹配算法,其公式如下:
式中tfi,j为数据库中i和j的文本数量,dfi为包含i的文本数量,N为文本的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微网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的智能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单元(300)包括数据显示模块(301)、报警模块(302)和距离模块(303);所述数据显示模块(301)用于通过人机交互客户端将数据信息反馈给现场用户或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将数据信息反馈给远程用户;所述报警模块(302)用于对监测到的异常数据发出警报;所述距离模块(303)用于向管理站工作人员反馈异常设备的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微网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的智能监控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模块(303)采用曼哈顿距离算法,其公式为:
d=|x1-x2|+|y1-y2|;
其中,d为距离,数据异常的设备的坐标为(x1,y1),工作人员所在管理站的坐标为(x2,y2)。
9.光伏微网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的智能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光伏微网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的智能监控终端。
10.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光伏微网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的智能监控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翔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翔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809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