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个体化下颌骨缺损重建导板系统的建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8272.0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4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吴锦阳;沈国芳;王旭东;张诗雷;沈舜尧;张楚茜;杨成帅;徐晓峰;张剑飞;姜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7 | 分类号: | A61B17/17;A61B34/10;B33Y8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乔建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个体化 颌骨 缺损 重建 导板 系统 建构 方法 | ||
1.一种个体化下颌骨缺损重建导板系统的建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获取患者的头颅CT数据和供区骨CT数据;
(2)将所述的头颅CT数据和供区骨CT数据导入到计算机三维模型设计软件中,对患者的颅颌面骨骼和供区骨骼进行三维模型重建;
(3)对下颌骨模型进行截骨或修整,得到下颌骨余留骨段模型(1),对供区骨模型进行截骨和塑形后将供区骨段(2)移动到下颌骨模型缺损部位,根据下颌骨理想重建形态设计重建手术后的下颌骨模型;
(4)根据虚拟重建后的下颌骨模型的骨表面形态,设计虚拟的个体化钛板模型(3),使得钛板模型(3)连接下颌骨余留骨段模型(1)和缺损部位的供区骨段(2)并与重建后的下颌骨模型的骨表面贴合;
(5)根据个体化钛板模型(3)的位置,在钛板模型(3)与两侧下颌骨余留骨段模型(1)的对应位置设计下颌骨定位钉道(4),在钛板模型(3)与各供区骨段(2)的对应位置设计供区骨段定位钉道(5);
(6)根据两侧下颌骨余留骨段模型(1)的骨表面形态,分别设计相贴合的下颌骨截骨导板模型(6),根据截骨位置和方向在下颌骨截骨导板模型(6)上设计截骨槽结构(7),并根据所述下颌骨定位钉道(4)的位置和方向在下颌骨截骨导板模型(6)上设计下颌骨截骨定位钉孔(8);
(7)将下颌骨模型缺损部位的带有供区骨段定位钉道(5)的供区骨段(2)复位到供区骨模型的原始位置,根据所需供区骨的骨表面形态,设计相贴合的供区骨截骨塑形导板模型(9),根据截骨位置和方向在供区骨截骨塑形导板模型(9)上设计截骨槽(10),并根据所述供区骨段定位钉道(5)的位置在供区骨截骨塑形导板模型(9)上设计供区骨段定位钉孔(11);
(8)将设计得到的个体化钛板模型(3)、下颌骨截骨导板模型(6)和供区骨截骨塑形导板模型(9)以STL格式导出,通过3D打印制作,得到实体的个体化钛板、下颌骨截骨导板和供区骨截骨塑形导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个体化下颌骨缺损重建导板系统的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各侧下颌骨余留骨段模型(1)上设计的下颌骨定位钉道(4)为三个以上,各段供区骨段(2)上设计的供区骨段定位钉道(5)为两个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个体化下颌骨缺损重建导板系统的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所述下颌骨定位钉道(4)和供区骨段定位钉道(5)的设计方向与对应位置的骨表面整体呈垂直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个体化下颌骨缺损重建导板系统的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在所述下颌骨定位钉道(4)中设计圆柱状钛钉模型(12),并在步骤(6)中利用圆柱状钛钉模型(12)对下颌骨截骨定位钉孔(8)的设计进行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个体化下颌骨缺损重建导板系统的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在所述供区骨段定位钉道(5)中设计圆柱状钛钉模型(12),并在步骤(7)中利用圆柱状钛钉模型(12)对供区骨段定位钉孔(11)的设计进行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个体化下颌骨缺损重建导板系统的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区骨为患者的腓骨、髂骨或者肩胛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827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