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磁性生物复合材料的DNA酶和杂交链式反应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铅离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08435.5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9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学敏;朱婉莹;翁晨园;李晓芸;卢巧云;杨威;王晶;严孝强;马瑞文;洪俊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G01N27/333;G01N27/30;G01N27/416;C12Q1/68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邢贤冬;徐冬涛 |
地址: | 21116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磁性 生物 复合材料 dna 杂交 链式反应 电化学 传感器 检测 离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性生物复合材料的DNA酶和杂交链式反应双重放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铅离子的方法:(a)、构建磁性生物复合材料Fe3O4@Au NPs‑S1;(b)、铅离子依赖性DNA酶的酶切作用;(c)、杂交链式反应的放大作用:步骤(b)得到的产物与发卡DNA链H1和H2共孵育;(d)、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步骤(c)得到的产物与MB孵育反应得到样品,样品通过磁性诱导吸附到磁性玻碳电极表面,测定MB的DPV信号,建立标准曲线;(e)、样品检测:未知浓度的铅离子样品按步骤(a)‑步骤(d)测得DPV信号,代入标准曲线得到样品中铅离子浓度。本发明能够快速、高灵敏高选择性的检测铅离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铅离子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磁性生物复合材料的DNA酶和杂交链式反应双重放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铅离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重金属污染是导致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即使微量的重金属进入人体,也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铅离子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离子之一,可引起多种严重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等。2019年7月,我国生态环境部将铅列入了第一批有毒有害水污染名录。因此,开发一种高灵敏度、可靠的铅离子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检测铅离子的方法主要有原子力吸收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等。上述方法通常需要昂贵的检测设备。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各种新型的铅离子检测传感系统,包括比色法、荧光法和电化学技术。其中,电化学传感器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易于携带等优点。但是电化学方法大多需要进行复杂的电极修饰,对实验条件、环境要求严格,从而限制了广泛应用。因此,亟需设计一个简单、准确、灵敏的电化学方法用于铅离子的检测。
磁性Fe3O4@Au纳米材料的磁性特征满足在实验过程简单快速的磁性分离,避免耗时较长的超滤离心操作,而且在测定时通过磁控诱导在电极表面成膜,利用磁性纳米材料吸附固定在磁性玻碳电极表面,而且去除磁芯后可使磁性材料自行脱落,省去了漫长的抛光打磨电极的过程,具有自清洁的特点。另外,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通过表面修饰与DNA材料结合得到生物纳米材料。
DNA分子除了具有基因的遗传特性外,同时也是一个结构精巧的一维纳米线,包括适配体、DNA酶、适配体和DNA酶复合物(Aptazyme)。DNA由于具有序列设计灵活、合成方法成熟、价格适宜的优势,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材料。其中,DNA酶特异性识别目标物,提高选择性。金属离子依赖性DNA酶是一段特定的单链DNA序列,在二价金属离子辅助下具有切割底物酶活性,和底链互补后在特定的位点将底链分解成两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检测方法灵敏度低、检测耗时、成本过高以及步骤繁琐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磁性生物复合材料的DNA酶和杂交链式反应双重放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铅离子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高灵敏高选择性的检测铅离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磁性生物复合材料的DNA酶和杂交链式反应双重放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铅离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构建磁性生物复合材料Fe3O4@Au NPs-S1:将Fe3O4@Au纳米粒与酶底物链S1共孵育,再加入6-巯基己醇共孵育;
步骤(b)、铅离子依赖性DNA酶的酶切作用:步骤(a)构建的磁性生物复合材料Fe3O4@Au NPs-S1、铅离子依赖性DNA酶S2、不同浓度的铅离子溶液共孵育;
步骤(c)、杂交链式反应的放大作用:步骤(b)得到的产物与发卡DNA链H1和发卡DNA链H2共同孵育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未经南京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84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专用起重设备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PVC装饰膜的内嵌式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