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分布式的工业互联网设备协同作业方法及云服务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09168.3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1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丁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擎(天津)计算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G06Q10/06;G06Q5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孙清晓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分布式 工业 互联网 设备 协同 作业 方法 服务器 | ||
1.一种基于分布式的工业互联网设备协同作业方法,应用于与多个工业设备通信的云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每个工业设备的设备通信地址以及每个工业设备的设备通信地址对应的通信时钟延迟值;
在根据所述通信时钟延迟值确定其对应的工业设备为触发延迟设备时,向至少一个触发延迟设备下发时间调度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延迟设备基于其对应的时间调度指令进行时间窗口运算;
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延迟设备通过所述时间窗口运算所反馈的至少两组设备作业时刻表单;
根据每个设备通信地址确定由所述工业设备形成的设备集群的业务进程轨迹;
按照所述业务进程轨迹中的每个轨迹节点以及每条指向性线段,将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延迟设备对应的设备作业时刻表单进行合并,得到至少一组延时信息;
判断所述至少一组目标延时信息是否满足设定条件,在所述至少一组目标延时信息满足所述设定条件时,按照所述至少一组目标延时信息所对应的设备作业时刻表单为至少一个触发延迟设备分配作业指令;
其中,按照所述业务进程轨迹中的每个轨迹节点以及每条指向性线段,将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延迟设备对应的设备作业时刻表单进行合并,得到至少一组延时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业务进程轨迹中相邻的第一轨迹节点的第一节点类型以及第二轨迹节点的第二节点类型;其中,所述节点类型用于表征轨迹节点对应的工业设备的设备类型;
提取所述第一轨迹节点和所述第二轨迹节点之间的指向性线段的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参数信息包括所述指向性线段的线段长度信息和线段方向信息,所述线段长度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轨迹节点对应第一工业设备与第二轨迹节点对应的第二工业设备之间的数据异构程度,所述线段长度信息中的数值越大,表征所述第一工业设备和所述第二工业设备之间的数据异构程度越大,所述线段方向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工业设备和所述第二工业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节点类型和所述第二节点类型确定所述线段长度信息对应的通信干扰系数,并根据所述线段长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工业设备和所述第二工业设备之间的通信延迟信息;
统计确定出的通信干扰系数和通信延迟信息并形成延时权重;其中,所述延时权重用于表征所述通信干扰系数和所述通信延迟信息对触发延迟设备对应的设备作业时刻表单的影响;
采用所述延时权重对将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延迟设备对应的设备作业时刻表单调整,得到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延迟设备对应的目标设备作业时刻表单;
针对每个目标作业时刻表单,确定与该目标作业时刻表单相邻的第一目标作业时刻表单的第一合并系数以及第二目标作业时刻表单的第二合并系数,根据根据所述第一合并系数和所述第二合并系数将该目标作业时刻表单及其对应的第一目标作业时刻表单和第二目标作业时刻表单进行合并,得到合并作业时刻表单;基于所述线段方向信息提取所述合并作业时刻表单中的时间数据以形成至少一组延时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实时从所述至少一个触发延迟设备的运行日志中提取日志数据;其中,所述日志数据包括所述触发延迟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
从所述运行状态参数中抽取出用于表征所述触发延迟设备的延时作业指标的时序参数;
按照设定时间步长检测所述时序参数是否发生改变;在检测到所述时序参数发生改变时,向所述至少一触发延迟设备继续发送对应的作业指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与所述云服务器通信的工业设备的当前累计数量;
根据预设的映射列表,确定与当前累计数量对应的目标时间步长;
按照所述目标时间步长对所述设定时间步长进行修改。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触发延迟设备通过以下方法确定:
确定每个通信时钟延迟值与其对应的设备通信地址之间的寻址结果;其中,所述寻址结果用于表征所述通信时钟延迟值相对于其对应的设备通信地址的基准延迟值;
在所述通信时钟延迟值大于所述寻址结果中的基准延迟值时,将所述通信时钟延迟值对应的工业设备确定为触发延迟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擎(天津)计算机有限公司,未经安擎(天津)计算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916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