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旋转式井径测井仪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9630.X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1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席文奎;姜辛;王燕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7/08 | 分类号: | E21B47/08 |
代理公司: | 天津盈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24 | 代理人: | 王肖颖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旋转 井径 测井 | ||
本发明涉及石油测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旋转式井径测井仪。所述的一种自动旋转式井径测井仪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传动组件、旋转组件和测量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皮带、螺纹轴和滑块,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设有主动带轮,所述螺纹轴的远离所述上壳体端与所述旋转主轴之间通过设有旋转固定座连接,所述螺纹轴的靠近所述上壳体端固定设有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通过所述皮带连接。所述的一种自动旋转式井径测井仪可以使测量臂进行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得在同一个位置处,测得多组数据,使得得到的数据更加详细,误差更小,而且结构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便于维护,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测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旋转式井径测井仪。
背景技术
在石油生产过程中,套管磨损的情况在油田不可避免,各种采油措施的实施过程中造成井与井之间、层与层之间的压力不平衡,加剧了断层的活动、泥岩吸水膨胀、化学腐蚀等一系列的套管损伤现象,使得套管出现磨损、腐蚀、破损及其他变形情况。目前,使用井径测井仪测量套管技术是有效检测套管损伤的有效手段之一,井径测井仪可以通过测量套管内径来反应套管的磨损、腐蚀、破损及其他变形情况。
现有的多臂井径测井仪通过设有可以收缩张开的测量臂,进而将该多臂井径测井仪下入到套管内后通过其将测量臂张开后与套管内壁接触,在上提过程中通过测量臂与套管内壁的摩擦接触,来反映出套管的内径。
但是现有的多臂井径测井仪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只能通过增加测量臂的组数,而测量臂的组数过多会造成体积过大,不便携带,而且易出现故障,维护起来困难,最终会使成本增加。
为此,设计一种自动旋转式井径测井仪,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旋转式井径测井仪,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传动组件、旋转组件和测量组件,所述上壳体的顶端固定设有上护帽,所述下壳体的底端固定设有下堵头;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主轴、下轴承端盖、联轴器、步进电机、上轴承、下轴承和上轴承端盖,所述步进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壳体内,所述旋转主轴的一端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旋转主轴与所述下壳体之间通过所述下轴承连接,所述下轴承端盖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壳体顶部且将所述下轴承完全封盖,所述旋转主轴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壳体通过所述上轴承连接,所述上轴承端盖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壳体底部且将所述上轴承完全封盖,所述旋转主轴靠近所述下壳体端固定设有环型的固定座;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皮带、螺纹轴和滑块,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壳体上,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设有主动带轮,所述螺纹轴为筒状结构套在所述旋转主轴的靠近所述上壳体端,所述螺纹轴的远离所述上壳体端与所述旋转主轴之间通过设有旋转固定座连接,所述螺纹轴的靠近所述上壳体端固定设有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通过所述皮带连接,所述滑块螺纹连接套在所述螺纹轴外,所述滑块上固定设有推环;
所述测量组件包括若干组测量臂,每组所述测量壁包括两个呈°夹角的测量单元,每个测量单元包括一个传感器支架和一套推杆组件,所述传感器支架固定设有位移传感器和与所述伺服电机电连接的第一限位开关,一套所述推杆组件包括一个第一推杆、一个第二推杆和一个第三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与所述传感器支架的顶部铰接,所述第一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环铰接,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与所述传感器支架的顶部铰接,所述第二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固定座铰接,所述第三推杆的一端与所述传感器支架的底部铰接,所述第三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铰接;
进一步,为了防止撞机风险,优选的,所述推环上固定设有与所述伺服电机电连接的第二限位开关。
进一步,为了减少磨损,优选的,所述螺纹轴与所述旋转主轴之间套接有套筒。
优选的,所述位移传感器为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96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