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团水虱防控的诱捕消杀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11382.2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6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楠;王瑶;钟才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团水虱防控 诱捕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态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团水虱防控的诱捕消杀方法。本发明防控团水虱的诱捕消杀方法包括:包括:将塑料泡沫,含水率为40‑45%的死亡红树气生根、树干,含水率为72‑75%的废麻绳等作为诱捕团水虱的物料基质,在团水虱繁殖的高峰期投放至红树林团水虱爆发区,在投放5‑40天后收集物料基质,干燥后回用或焚烧,以达到诱捕消杀团水虱的目的。本发明诱捕消杀方法简单实用,可有效降低团水虱个体密度,而且还具有长期持续性、无污染的控制效果,防止团水虱对红树的进一步侵害以及重复危害,可以快速减缓和控制红树林退化进程,保护及恢复红树林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团水虱防控的诱捕消杀 方法
背景技术
红树林(Mangroves)具有防汛、防浪、防风暴、护堤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 沿海绿色屏障;在维持大气碳氧平衡,净化空气和水体环境,绿化、美化、科普 教育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联合国相关研究显示,红树林 每年每公顷可产生3000~9000美元的高额经济价值。
团水虱(Sphaeroma spp.)为团水虱科等足目甲壳动物,俗称潮虫,多分布 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海洋、河口、咸淡水交汇区。团水虱是全球热带、亚热带滨海 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其钻孔过程在红树林的食物链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可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碎屑,废弃的孔洞可为其它生物提供栖息场所而使红 树林成为一个独特的栖息地。在中国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共有2 854种动植物 区系。当昆虫和等足目动物的生存和爆发的数量超出了生态阈值,它们就会成为 害虫损害红树林植物的健康,并最终导致红树死亡。因此,等足目动物的爆发可 破坏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缓冲力。
在过去的15a中,中国有7个区域的不同种属的害虫在不同的季节侵害了 不同种类的红树植物,虫害爆发的频率和面积逐年增加,这些病害的产生原因主 要是由于沿海环境的退化。徐蒂等(2014)研究了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的退化和 死亡情况时发现,海南岛红树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团水虱的爆发,破坏的位置主 要分布在红树支柱根距地面0~30cm的位置,特别是在10~20cm的位置;团水 虱的数量密度为2.94个/cm2,钻孔破坏的面积占总面积的23.93%(徐蒂,廖宝 文,朱宁华,等.海南东寨港红树林退化原因初探.生态科学,2014,33(2):294- 300.)。范航清等(2014)也报道在海南和广西破坏红树林的两种钻木等足目团 水虱,分别是有孔团水虱(Sphaeroma terebrans)和光背团水虱(Sphaeromareteolaeve)。海南东寨港红树林的破坏面积从2010~2013年连续平均每年增加 66.4%,2013年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面积为2 065hm2,其中红树林团水虱 危害面积达33.3hm2,死亡面积为5.39hm2,共计11.4万株红树消失(范航清, 刘文爱,钟才荣,等.中国红树林蛀木团水虱危害分析研究.广西科学,2014, 21(2):140-146,152.)。在广西北海草头村遭受有孔团水虱破坏的红树林面积为1hm2,死亡面积0.27hm2,死亡红树352株;北海银滩遭受团水虱破坏的红树 面积为1.33hm2,死亡面积为0.23hm2,死亡红树329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13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缆线和鞋面张紧器的自动化鞋类
- 下一篇:一种血液三氧融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