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组参数大数据的智能除灰调节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1406.4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2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生;李哲;俞葆青;苗文华;董启强;朱志超;杜岩;马飞育;薄俊杰;郑东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F23J1/00;F23J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弛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组 参数 数据 智能 调节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组参数大数据的智能除灰调节系统,包括服务器、人机操作界面,所述服务器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清洗模块、数据分析处理模块、专家系统、历史数据存储系统;服务器采集机组参数,分析机组参数与灰量的关系,将分析结果传输给除灰系统,并统计除灰系统设备的运行参数,除灰系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信号实时调整自身运行状态,然后结合专家系统对比统计的历史数据,对设备评估,预测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率,所述运行状态及故障信息通过人机操作界面清楚显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除灰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机组参数大数据的除灰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火电厂机组的除灰系统经常处于低效运行状态,除灰系统的设计出力一般是按最大灰量基础上再加20%的裕度,除灰系统的控制方式是“时间控制料位优先”,因此,除灰系统经常不在满出力状态下工作。另外火电机组的发电负荷是波动的,机组低负荷时,燃煤量减少,灰量减少。燃煤量的变化不仅导致粉煤灰量变化,还将影响粉煤灰的物理特性。调峰机组的负荷更是在50%-80%之间变化。同时国内火电厂的燃煤煤质很难得到保障,煤质的不同,也会影响机组灰量变化。要降低除灰系统的能耗,需要根据机组的灰量实时调节。而除灰系统作为机组的辅助系统通常得不到关注,只有在遇到故障或损坏时,才会进行检修,此时需要停运机组,造成发电系统无法正常、有序运行,甚至除灰系统的故障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故,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以上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机组参数大数据的智能除灰调节系统,根据机组参数变化,对除灰系统运行参数及时调整,对除灰及其辅助设备进行寿命评估,达到实时调控、节能环保、延长设备寿命的目的。
同时,本发明也提供一种基于机组参数大数据的智能除灰调节方法,同样也能够达到上述实时调控、节能环保、延长设备寿命的目的。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机组参数大数据的智能除灰调节系统,包括服务器、人机操作界面,所述服务器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清洗模块、数据分析处理模块、专家系统、历史数据存储系统;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收集数据,包括机组参数、故障信息、除灰及其辅助系统运行参数;所述机组参数包括机组负荷、燃煤煤质以及燃煤量;并将数据上传到数据清洗模块,将故障信息显示于人机操作界面;
所述数据清洗模块用于剔除数据采集模块上传信息中的无效信息,并将数据上传给数据分析处理模块;
所述数据分析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机组参数与灰量关系,将机组参数处理为系统产灰量,并将数据信号传输给除灰系统;还用于统计除灰及其辅助设备运行参数,并将所述运行参数存储于历史数据存储系统;
所述机组参数与灰量关系为,机组负荷与灰量成正比例密切相关。在机组负荷已知的情况下,燃煤煤质、燃煤量与产灰量的关系如下:
G=η*W
其中,η为根据燃煤煤质确定的灰分占比,W为燃煤量W t/h,G为产灰量G t/h;
所述专家系统用于对除灰及其辅助设备进行寿命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显示在人机操作界面;
所述人机操作界面用于显示系统除灰系统运行状态及故障信息、检修提示。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清洗模块、数据分析处理模块、专家系统可接入局域网。
所述专家系统结合除灰及其辅助设备的运行状态与历史数据存储的统计结果对比,评估设备的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14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