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1633.7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9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平;唐清生;陈伟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米互联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10 | 分类号: | F04D25/10;F04D29/64;F04D29/52;F04D29/54;F04D29/70;F04D29/66;F04D29/38;F04D2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力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7 | 代理人: | 胡庆陆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循环扇,包括底座和机体,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机体包括扇叶、前壳、后壳及用于驱动所述扇叶转动的风机电机,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接合并构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扇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风机电机安装在所述驱动机构上;其中,所述前壳包括导风筒和设置在所述导风筒前端的前网罩,所述导风筒从所述扇叶的前端到所述前网罩的距离为15‑35m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扇。
背景技术
与传统的电风扇相比,循环扇可以让风沿着一定的方向呈螺旋形吹出,随着扇叶搅动,可形成螺旋形的柱状风。
一般情况,循环扇吹出来的风距离较远,具有较好的定向性,这样的风与周边空气的接触面更大,将周围的空气打散,带动更多的空气参与室内空气循环,加速室内的空气流通,从而平衡室内温度。
目前,现有循环扇的出风状况基本全靠改变电机的转速来调整,但是这样会导致更大的噪音和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扇,能够通过导风筒的设计来优化循环扇的出风量,使得循环扇在不增加电机功率的情况下,不仅风量大,而且噪音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扇,包括:
底座,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安装有驱动机构;
机体,包括扇叶、前壳、后壳及用于驱动所述扇叶转动的风机电机,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接合并构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扇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风机电机安装在所述驱动机构上;
其中,所述前壳包括导风筒和设置在所述导风筒前端的前网罩,所述导风筒从所述扇叶的前端到所述前网罩的距离为15-35mm。
在本发明的循环扇中,所述导风筒与所述扇叶之间的径向间隙为2-10mm。
在本发明的循环扇中,所述后壳包括后网罩和设置在所述后网罩上的后壳收纳腔,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后壳收纳腔中,所述导风筒安装在所述后网罩上。
在本发明的循环扇中,所述前网罩包括设有具有第一出风网板的网罩外圈和第二出风网板的网罩内圈,所述网罩内圈位于所述网罩外圈的内侧。
在本发明的循环扇中,所述第一出风网板的旋转角度与第二出风网板的旋转角度相反。
在本发明的循环扇中,所述前网罩包括设有实心的网罩内圈和具有第一出风网板的网罩外圈,所述网罩内圈位于所述网罩外圈的内侧。
在本发明的循环扇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上的,所述机体安装在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上。
在本发明的循环扇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活动架和与所述第一活动架连接的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相对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活动架和第一固定架上。
在本发明的循环扇中,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活动架的第二固定架和可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二活动架,所述第二活动架与所述第二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后壳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架上。
在本发明的循环扇中,所述底座背对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设有吸盘组件,以使得所述底座能够通过所述吸盘组件固定在放置面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设计了一种循环扇,由于前壳包括导风筒和设置在导风筒前端的前网罩,而且导风筒从扇叶的中心到前网罩的距离为50-70mm,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循环扇在不增加电机功率的情况下,不仅风量大,而且噪音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米互联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未经云米互联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16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