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能源供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1718.5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4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叶子红;王业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郭浩辉;麦小婵 |
地址: | 523343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能源 供电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能源供电系统。所述混合能源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交流电源、控制电路、至少一组电源输入切换装置;任一所述电源输入切换装置包括双刀双掷继电器、双模变换器;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线包连接,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第一选择接触端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第二选择接触端与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连接,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的公共接点与所述双模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双模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用电负载的供电端。本发明能够通过一组双模变换器动态切换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和交流电源,实现减少闲置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供电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能源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大幅增加,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供电作为一种绿色新能源供电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受光照强度空间分布不均并随时间变化等不稳定因素影响,太阳能供电系统无法保证负载持续稳定地工作。
为了实现通信系统等用电场合的持续稳定供电,保证负载能够正常工作,通常选用如图1所示的传统混合能源供电系统,在有阳光时尽量利用太阳能,而在夜晚或阴天时利用市电或燃油发电机供电。由于传统混合能源供电系统中有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和交流电源两个不同的电源,需采用两组变流装置,以通过直流变换器和整流器分别将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的直流电和交流电源的交流电转换为标称电压相同的稳定直流电,从而输出至负载,同时为蓄电池充电。但是,通过研究和试验发现,这种传统混合能源供电系统的正常工作要求两组变流装置都具有足够的输出功率,以使在其中一组电源不能供电时,单靠另一组电源仍能保证供电,却导致实际上变流装置的配置总功率必须达到负载功率的两倍以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有一组变流装置处于闲置状态。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能源供电系统,能够通过一组双模变换器动态切换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和交流电源,实现减少闲置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能源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交流电源、控制电路、至少一组电源输入切换装置;
任一所述电源输入切换装置包括双刀双掷继电器、双模变换器;
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线包连接,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第一选择接触端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第二选择接触端与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连接,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的公共接点与所述双模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双模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用电负载的供电端。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能源供电系统还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双模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包括自复位式继电器。
进一步地,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包括磁保持继电器。
进一步地,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第一选择接触端为常闭接触端,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第二选择接触端为常开接触端。
进一步地,当所述混合能源供电系统包括一组所述电源输入切换装置时,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
实时检测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的输出电压;
在所述输出电压大于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控制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的选择开关与所述第二选择接触端连接;
在所述输出电压小于等于第二预设电压时,控制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的选择开关与所述第一选择接触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
进一步地,当所述混合能源供电系统包括至少两组电源输入切换装置时,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
实时检测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的输出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17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超快光学扫频的宽带微波测量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具提升酶活性的溶菌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