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11961.7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5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唐秀萍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以及设置于阵列基板上的发光器件层、像素定义层和触控器件;发光器件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发光层以及阴极;触控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位于发光器件层的侧部且与阳极同层设置,像素定义层覆盖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设置于像素定义层远离第一触控电极的一侧,第二触控电极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阴极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相间隔。第二触控电极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阴极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相间隔,可以防止阴极屏蔽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触控信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面板以其可折叠和便携式强等优点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实现面板结构轻薄化以及得到更优的触控显示面板,行业内大力推进开发集成触控技术(如内嵌式触控技术等),继而取代现有的外挂式触控技术。集成触控技术具有厚度更薄、透过率更高、抗水氧入侵以及耐腐蚀的可靠性强等诸多优势,是触控显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在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的阴极层整面设置且与触控电极位于不同膜层,整面的阴极层对触控信号的屏蔽效应较强,导致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不能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的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的阴极层整面设置且与触控电极位于不同膜层,整面的阴极层对触控信号的屏蔽效应较强,导致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不能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发光器件层、像素定义层和触控器件;
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阳极、设置于所述阳极上的发光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像素定义层上的阴极;
其中,所述触控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的侧部且与所述阳极同层设置,所述像素定义层覆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阴极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相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定义层上设置有围绕所述发光器件层的挡墙,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挡墙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制备材料与所述阴极的制备材料相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阴极采用同一道蒸镀工序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墙的纵截面呈倒梯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墙的制备材料包括负性光阻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墙的纵截面呈正梯形,所述挡墙的侧边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钝角小于或等于11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墙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开孔,所述开孔中填充有介电层,所述介电层的制备材料的介电常数大于所述挡墙的制备材料的介电常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衬底基板;
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源极和漏极;
覆盖所述源漏极的第一平坦层;
其中,所述第一平坦层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金属层以及覆盖所述第一连接金属层的第二平坦层,所述阳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以及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坦层上,所述第一连接金属层与所述阳极、所述源极和漏极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19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