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增材强化层粗糙度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3877.9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张喆玉;李晓波;何华;马明星;杨倩倩;杨少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 |
主分类号: | C21D10/00 | 分类号: | C21D10/00;B33Y4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大紫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8 | 代理人: | 冯振华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强化 粗糙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增材强化层粗糙度的装置,包括敲击组件,敲击组件包括“L”型的敲击连杆及敲击头,“L”型的敲击连杆的竖杆与横杆的交接处经固定轴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敲击头固定在敲击连杆的横杆末端。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一端固定在支撑框架上,驱动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有顶起件,且顶起件位于竖杆的侧面。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顶起件转动或移动,使顶起件挤压竖杆,竖杆向左或向右偏移,横杆带动敲击头上移或下移,击打热源周围的增材强化层。本发明的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在完成增材强化层制造的同时显著降低增材强化层整体的粗糙度,减少后续加工时间及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降低增材强化层粗糙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制造技术随之产生,如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制造方法,其是将材料通过分层制造、逐层累加的方法制造成实体零件,能够大大减少零件的加工工序,缩短零件的加工周期。其中,增材制造强化技术是通过高能量热源(如激光、等离子、电弧等)在金属基体上形成熔池,同时向熔池中送入特定的强化材料,如复合强化金属粉末、焊丝等,从而在基体表面形成具有特定性能(如耐磨、耐腐蚀、耐疲劳等)的强化层,其目前在机械制造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核心零部件的易损部件采用该项技术强化后,往往可显著提升使用寿命。
在制造行业,对零件的表面光洁度及粗糙度要求较高,但是,现有增材制造技术制造的增材强化层的粗糙度及表面光洁度达不到机械制造行业的要求,后期还需要对增材制造的零件增加相应的机加工作。目前传统的降低增材强化层的粗糙度的方式是采用车削或者磨削工序,但是由于增材强化层往往采用的是耐磨耐腐蚀材料,强度比较高,后续的机加工的难度、工期等均会升高,有时还需要配套专用的磨削装置,大大增加了增材制造的成本,使得增材制造技术推广应用的难度增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增材制造时能够降低增材强化层的粗糙度的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增材制造层粗糙度大,需要后续专门的机加工工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降低增材强化层粗糙度的装置。本装置能够在增材制造强化的同时,通过敲击不断的击打增材制造层,能够显著降低增材强化层的粗糙度,减少甚至避免后续机加工的难度、时间、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便于对增材制造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实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降低增材强化层粗糙度的装置,包括敲击组件,敲击组件包括“L”型的敲击连杆及敲击头,“L”型的敲击连杆的竖杆与横杆的交接处经固定轴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敲击头固定在敲击连杆的横杆末端。
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一端固定在支撑框架上,驱动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有顶起件,且顶起件位于竖杆的侧面。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顶起件转动或移动,顶起件挤压竖杆,竖杆向左或向右偏移,横杆带动敲击头上移或下移,击打热源周围的增材强化层。
本发明的降低增材强化层粗糙度的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装置移动到增材强化层的热源附件,开启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使顶起件转动或者移动,使得顶起件挤压敲击连杆的竖杆,使竖杆发生左右偏移,从而使敲击连杆的横杆下移使敲击头敲击增材强化层;敲击连杆的竖杆回复原位时,敲击连杆的横杆的上移离开增材强化层;驱动组件的工作,使敲击头不断的敲击增材强化层,从而降低了增材强化层的粗糙度,达到细化增材强化层的晶粒的目的。
进一步的,敲击组件还包括水平设置的复位结构,复位结构一端固定在支撑框架上,复位结构的另一端与敲击连杆的竖杆上端铰接。复位结构能够使得位置发生偏移的敲击组件快速回正,确保敲击组件在驱动组件及顶起件的作用下稳定且连续的对热源周围的增材强化层进行敲击。
优选的,复位结构为弹簧或液压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未经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38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