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智能净化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4491.X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2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燕梅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刘晓政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智能 净化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大颗粒杂质进行有效拦截和打捞的污水智能净化设备,包括沿污水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布置且相互连通的初滤水道、絮凝沉淀池、沉砂池、生物降解池和末端过滤池;所述初滤水道呈条形,初滤水道前端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后端设置有杂质拦截打捞箱;所述杂质拦截打捞箱的数量为两个,且沿污水的流动方向依次布置在初滤水道内。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对水体中的大型杂质进行初步过滤、拦截,同时能够将杂质快速的打捞,且结构简单,极大的降低了使用人力物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智能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净化处理是指利用物理、生物、化学等一种或多种方式对污水 进行净化处理,以去除污水中的不可溶固体杂质、可溶性杂质、有机物 等的水处理过程。对于城市污水处理而言,由于污水中含有的杂质种类 较多,通常都采用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来对污水 进行处理。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通常可包括初滤池、混凝沉淀池、平流沉砂池、生物降解池等等。各处理池的组合及布置的先后顺序根据欲处 理的污水种类进行具体设计。目前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 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一、初滤池通常采用格栅或滤网对杂质进行过滤,在长期使用过程 中,需要定期对杂质进行清理。传统方式采用人工对杂质进行清理,但 这种清污方式效率极低,在污水处理量较大时,由于杂质更多,会造成 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通过机械爪 对杂质进行打捞的清理方式,以期降低劳动强度,但由于这些机械爪设备成本高、结构复杂,对于污水处理企业而言,无论是前期的安装、运 营,还是使用中的维护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若能研发出一种适用在初滤环节的、结构简单的、打捞效果好的杂质清 理设备,将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该问题。
二、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在水体进入生物处理前,通常需要在平 流沉砂池中进行重力沉降,以降低水体中中小颗粒杂质的总含量,进而 降低后续生物降解处理的负荷。传统的平流沉砂池通常就是一条狭长的 流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沉淀效果主要取决于平流沉砂池的长度, 长度越长处理效果越好,但这种过长的平流沉砂池必然会增大占地面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也就提高了土地成本。故如何在不增加长度 和占地面积的情况下,提高平流沉砂池的沉降效果,一直是业内的一大 难题。
三、目前,针对水体中含有的大量有机物,主要采用微生物降解的 方式进行去除。但由于水体中含有的有机物种类繁多,而不同微生物对 不同的有机物分解效率具有巨大差异,因此从理论上讲,针对有机物降 解的微生物应当具有指向性和特异性,往往需要多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结合才能有效的实现有机物的降解。但又由于微生物本身对环境的要求 具有差异性,例如:部分好氧、部分厌氧,传统的将各种微生物进行集 中投放培养的方式显然并不能适应实际需求,故从该层面上讲,现有的 微生物降解池还具有极大的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大颗粒杂质进行有效拦截和打 捞的污水智能净化设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智能 净化设备,包括沿污水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布置且相互连通的初滤水 道、絮凝沉淀池、沉砂池、生物降解池和末端过滤池;
所述初滤水道呈条形,初滤水道前端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后端设 置有杂质拦截打捞箱;所述杂质拦截打捞箱的数量为两个,且沿污水的 流动方向依次布置在初滤水道内;所述杂质拦截打捞箱包括与初滤水道 相配合的长方体状的箱体,所述箱体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底板的四个 角部通过四根立杆与顶板固接;所述箱体靠近污水来向一端开口、另一 端设置初滤格栅;所述立杆朝向初滤水道侧壁的表面通过滑动组件与初 滤水道的侧壁构成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的滑动配合,所述箱体由驱动组 件驱动;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面设置有可启闭的边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燕梅,未经张燕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44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安全控制系统
- 下一篇:虚拟现实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