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油管电动钻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5492.6 | 申请日: | 2020-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1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钟武;苏贵杰;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瑞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E21B19/22;E21B4/04;E21B17/20;E21B44/00 |
代理公司: | 烟台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8 | 代理人: | 任连明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油管 电动 钻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油管电动钻井装置,压裂车与连续油管的一端连接,连续油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注入头和防喷器并与马达头总成连接,马达头总成、潜油电机和钻具总成顺序连接,电缆的一端与控制柜连接,电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连续油管和马达头总成并与潜油电机连接,潜油电机为中通潜油电机。有益效果:通过连续油管+柔性钻具实现超短曲率半径钻井,精准动用储层;配套设施简单,钻井周期短,钻井成本低;采用中通潜油电机提供动力,寿命长,故障率低,对钻井液体固相含量等无要求,实现超长单趟进尺;可实现大排量循环钻井液;中通潜油电机结构紧凑,外径小,可使用小尺寸钻头,适合老井侧钻小井径分支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柔性钻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油管电动钻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发的逐步推进及开采技术的提高,各油田已进入精准开发时代,对钻井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老油田剩余油挖潜、水平井开发低渗薄层、开发边底水活跃油藏、实现定层定向注水改善水驱效果等钻井领域对超短半径钻井、精准动用储层的要求更为重要。目前使用的常规钻机通常都是转杆与钻头配合使用,由于钻杆的柔性差,无法实现短半径钻进、精准动用储层,而且钻井孔径大,扩孔区大,钻井周期长,钻井成本高。常规钻机+柔性钻具配合使用,虽可实现钻头弯曲钻井,但钻井曲率半径较大,由于钻杆柔性差,钻具弯曲钻井时容易与钻杆发生磨损,减少钻井装置的使用寿命,钻井孔径大,只能使用大钻径钻头,作业周期长,而且常规钻机及配套复杂,经济效益差。目前已出现的连续油管+容积式螺杆马达钻井技术,虽然可精准动用储层,但易受容积式螺杆马达排量限制,且容积式螺杆马达存在压降,造成循环压力过大,无法大排量循环钻井液,造成连续油管在大井筒中作业时,由于钻井液环空返速过低,不能携带钻屑,大大限制了连续油管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续油管电动钻井装置,通过连续油管+柔性钻具实现超短曲率半径钻井,精准动用储层;配套设施简单,钻井周期短,钻井成本低;采用中通潜油电机提供动力,寿命长,故障率低,对钻井液体固相含量、酸碱性、油相水相等无要求,实现超长单趟进尺;中通潜油电机可实现大排量循环钻井液,钻井液携带钻屑返出地面,避免钻屑沉积在井里,大大增加了连续油管钻井的应用范围;中通潜油电机能带动钻头实现反转,在卡钻时利于解卡;中通潜油电机结构紧凑,外径小,可使用小尺寸钻头,适合老井侧钻小井径分支井;电动控制,精准调节钻速,能实现憋钻提醒,憋钻保护,且电动控制有利于后期实现全自动钻井,随钻测井,打定向井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达到的:一种连续油管电动钻井装置,包括压裂车、控制柜、连续油管、注入头、防喷器、电缆、马达头总成、潜油电机和钻具总成,所述压裂车与所述连续油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连续油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注入头和防喷器并与所述马达头总成连接,所述马达头总成、潜油电机和钻具总成顺序连接,所述电缆的一端与控制柜连接,所述电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连续油管和马达头总成并与潜油电机连接,所述潜油电机为中通潜油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中通潜油电机包括壳体和内置于壳体的定子总成、转子总成、转轴和止推装置,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有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转轴为中空结构,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止推装置与壳体进口端和出口端的内侧壁连接,所述转轴外套装转子总成,所述转子总成外套装定子总成,所述转子总成与定子总成配合使用,所述壳体上设有电缆通道,所述电缆穿过电缆通道进入壳体内部并与所述定子总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进口端与马达头总成连接,所述转轴靠近壳体出口端的一端与所述钻具总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通潜油电机还包括动密封和密封帽,所述电缆通过密封帽与所述电缆通道密封连接,所述动密封用于实现转轴两端与壳体的密封以防止钻井液进入壳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中通潜油电机还包括钻压传感器,所述钻压传感器与电缆连接,所述钻压传感器用于采集转轴对止推装置的轴向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瑞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杰瑞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54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