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包温控装置、调温装置及换电站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6726.9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5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胜德;文超;刘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3;H01M10/44;B60L53/8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罗洋 |
地址: | 20130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温控 装置 调温 电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温控装置、调温装置及换电站,该电池包温控装置包括调温机构,所述调温机构设在充电仓内,所述调温机构用于对在所述充电仓内充放电的电池包进行温度调节;该调温装置包括调温机构、浮动机构和承载框,所述调温机构承载于所述承载框上,所述浮动机构位于所述承载框与所述调温机构之间;该换电站包含上述的电池包温控装置。本发明的电池包温控装置通过对在充电仓内进行充放电的电池包进行温度调节,使电池包维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延长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包温控装置、调温装置及换电站。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电池包需要及时充电。由于续航里程及动力要求,汽车所需电池包电量越来越高,靠传统充电方式不能满足部分场景用车需求,需要把电池包换下来放在充电架上充电,使车辆在更换电池后继续正常使用。由于电池包是在相对较为封闭的充电仓内进行充电的,电池包在充电时产生的大量的热无法及时散发,会使电池包温度过高,影响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池包在充放电时温度过高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池包温控装置、调温装置及换电站。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电池包温控装置,所述电池包温控装置包括调温机构,所述调温机构设在充电仓内,所述调温机构用于对在所述充电仓内充放电的电池包进行温度调节。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调温机构对在充电仓内进行充放电的电池包进行温度调节,使电池包维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延长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调温机构通过与所述电池包的外表面贴合,以调节所述电池包的温度。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将调温机构与电池包的表面进行贴合,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快速地对电池包进行调温。
较佳地,所述调温机构在所述充电仓内可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当所述调温机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调温机构与所述电池包贴合,以实现对所述电池包进行温度调节;
当所述调温机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调温机构与所述电池包分离,所述调温机构不阻碍所述电池包在所述充电仓内移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对调温机构的位置的切换,可以在电池包需要调温时将调温机构与电池包贴合以实现对电池包进行调温操作,在不需要对电池包进行调温时,将调温机构与电池包分离,避免调温机构影响电池包进出充电仓。
较佳地,所述电池包温控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调温机构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驱动机构控制调温机构的移动,避免采用人力直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较佳地,所述电池包在所述充电仓内水平或竖直移动时,所述电池包可驱使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调温机构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电池包自身来驱动调温机构的位置,无需设置多余的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较佳地,所述调温机构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池包的移动方向。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电池包在充电仓内移动时,调温机构会在垂直于电池包侧面的方向上移动,即电池包在朝充电仓内移动时,调温机构从电池包的侧面靠近电池包并与电池包贴合,电池包在朝充电仓外移动时,调温机构与电池包的侧面分离并远离电池包。
较佳地,所述电池包在所述充电仓内水平移动时,所述驱动机构在所述电池包的驱动下带动所述调温机构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67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