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隧道线扫描影像采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6790.7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1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汪俊;龚小溪;李艺达;李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95 | 分类号: | G01N21/95;H04N5/247;F16M1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王磊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隧道 扫描 影像 采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隧道线扫描影像采集装置,包括主体支架,所述主体支架包括一组相同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分布多个支撑杆,相互对应的支撑杆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杆远离连接座的一侧连接有可转动的条形光源,每对相互对称的支撑杆之间均安装有可调节角度的图像采集机构。本发明一种组合式隧道线扫描影像采集装置,使用多个线阵相机同时进行隧道内表面图像数据采集,利用扇形结构的连接支架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可以根据需求布置若干线阵相机以及调节角度,同时配合可转动光源,大大提高了采集效率和采集精度,提升装置使用的灵活性,拓展装置的使用场景,同时降低使用成本及装置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影像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隧道线扫描影像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建设日益完善,道路的延伸不可避免地要开凿隧道,地面交通的日益饱和也使地下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因此各种各样的隧道建设不断升级。公共交通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隧道安全又是交通安全的关键,因此进行定期的隧道结构安全检查维护是很有必要的。传统的方式依靠人工在交通间歇利用目视检查,这样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可靠性低,检测人员的自身素质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检测结果,为隧道安全埋下隐患。随着隧道里程不断增加以及自动化技术地不断发展,隧道结构检查将逐步被自动化手段取代。比如使用高清图像采集设备对隧道内表面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利用计算机辅助分析自动对表面损伤及缺陷进行检测。
现有的隧道图像数据采集设备包含使用面阵线阵相机或者线阵相机的方案。面阵线阵相机使用方便,成本较低,且图像拼接较为简单,而线阵相机可以达到更高的分辨力,并拥有更高的采集速率,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图像数据获取,因此在工业应用领域多采用线阵相机方案。然而现有的图像采集设备多为应用于特定场景的定制性产品,无法灵活应用于各种复杂场景,且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隧道线扫描影像采集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合式隧道线扫描影像采集装置,其中:包括主体支架,所述主体支架包括一组相同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分布多个支撑杆,相互对应的支撑杆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杆远离连接座的一侧连接有可转动的条形光源,每对相互对称的支撑杆之间均安装有可调节角度的图像采集机构。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进一步地,支撑杆为T型结构,所述支撑杆围绕连接座等距分布,同一连接支架上的支撑杆的T型端固定连接,多个支撑杆组成扇形结构。
进一步地,连接座开设有装配孔。
进一步地,连杆包括上连杆和下连杆,相互对称的支撑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上连杆和下连杆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条形光源通过铰链与支撑杆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螺旋调节机构,所述螺旋调节机构包括螺栓和弹簧,所述条形光源靠近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插耳,所述插耳和支撑杆对应位置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插耳连接固定在支撑杆上,所述螺栓上套装有弹簧。
进一步地,图像采集机构包括底座和线阵相机,所述底座包夹在线阵相机两侧,所述底座两端分别螺钉连接固定在支撑杆上,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调节螺栓穿过弧形槽,并随相机旋转在弧形槽内运动,所述调节螺栓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与底座之间连接有转轴螺栓,所述转轴螺栓上套装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内嵌在支撑杆上,所述线阵相机可在调节螺栓的带动下绕转轴螺栓旋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67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