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的精制方法及倍他米松二丙酸酯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17160.1 | 申请日: | 202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8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孟栋梁;黄燕鸽;牛志刚;李合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利华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J5/00 | 分类号: | C07J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45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米松二 丙酸 精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药物精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的精制方法及倍他米松二丙酸酯,包括以下步骤:将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粗品使用丙酮与烷烃类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纯化,得到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精品。本发明采用丙酮与烷烃类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纯化倍他米松二丙酸酯,所制备的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精品,含量由原来的97.0%左右提高至99.5%以上,收率也由原来的90%提高至了96%以上,同时将杂质B和杂质C的含量分别降至了0.3%和0.5%以下,可满足欧洲药典EP10.0对特定杂质B及C含量的要求。因此,本发明的精制方法,操作简单,减少了繁琐的精制次数,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收益,降低了精制成本,既经济又高效,是一种经济可行的精制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精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的精制方法及倍他米松二丙酸酯。
背景技术
倍他米松二丙酸酯(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又名二丙酸倍他米松,化学名为11β,17α,21-三羟基-16β-甲基-9α-氟-孕甾-1,4-二烯-3,20-二酮-17,21-二丙酸酯。与其他甾体药物相比,其结构中增加了两个丙酸酯基,因此,拥有更大的脂溶性,具有皮肤渗透性能优良、维持时间长等优点。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炎症和瘙痒症,如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湿疹、局限性瘙痒症、盘状红斑狼疮等。
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的结构式如下:
倍他米松二丙酸酯被广泛应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有效的非感染性、炎症性及瘙痒性皮肤病,其在中国药典(ChP)、欧洲药典(EP10.0)、美国药典(USP41)和日本药典(JP)等中均有记载。然而,该产品对杂质的要求较高,长期以来精制的效率偏低,且部分特定杂质不符合现行EP10.0、USP41等高标准药典要求。其中,欧洲药典EP10.0对杂质B,即9-氟-11β,21-二羟基-16β-甲基-3,20-二酮-1,4-二烯-17-丙酸基(倍他米松17-丙酸酯)的残留含量小于等于0.3%;而对杂质C:9-氟-11β,17-二羟基-16β-甲基-3,20-二酮-1,4-二烯-21-丙酸基(倍他米松21-丙酸酯)残留含量小于等于0.5%。如下依次为杂质B和杂质C的结构式。
但是,传统的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生产工艺制得的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粗品中,杂质B含量约0.5%,杂质C含量约1%,远远超出了欧洲药典规定的限度。因此,很多精制方法为了确保杂质符合要求,往往以牺牲收率为代价,大大提高了处理成本。
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的精制方法,以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保持较高的收率,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的精制方法,该精制方法可大幅度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收率。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度较高的倍他米松二丙酸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的精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粗品使用丙酮与烷烃类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纯化,得到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精品。
本发明将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粗品使用丙酮与烷烃类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纯化,在由丙酮和烷烃类有机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倍他米松二丙酸酯杂质的溶解度略高于倍他米松二丙酸酯,在纯化过程中,倍他米松二丙酸酯杂质始终保持较高程度的溶解,而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纯品可被分离,进而可有效控制杂质的去除,精制得到的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精品,含量由原来的97.0%左右提高至99.5%以上,并且,可将杂质B和杂质C的含量分别降至0.3%和0.5%以下,使其满足高标准药典的要求。与此同时,该方法大幅提高了产品的收率,收率由90%提高至96%以上。因此,该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减少了繁琐的精制次数,既经济又高效。
进一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利华制药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利华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71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