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零泄漏粘滞阻尼抗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18093.5 | 申请日: | 202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47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衣大勇;姚成志;范月容;石辰蕾;郭志家;彭朝晖;周寅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F9/19 | 分类号: | F16F9/19;F16F9/32;F16F9/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1024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泄漏 阻尼 抗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零泄漏粘滞阻尼抗震器,包括缸体和置于缸体内的活塞,活塞能够沿缸体内壁滑动,且活塞两侧的缸体内空间能够连通,所述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从缸体一侧穿出,所述活塞杆与缸体的贯穿孔之间采用间隙配合,在活塞杆穿出缸体的一侧设有补偿腔,所述补偿腔的一端与所述缸体密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活塞杆沿缸体的贯穿孔滑动时,所述补偿腔能够发生变形进而改变腔内容积,在所述缸体和补偿腔内充满连通的粘滞介质。该抗震器的抗冲击作用无阈值,可用于高温、真空等环境苛刻条件,整个抗震器无动密封结构,可实现零泄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震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零泄漏粘滞阻尼抗震器。
背景技术
抗震器的作用是当需要保护的设备受到动态负荷的瞬间冲击时,能够迅速变成近似于一种刚性结构,保障所支撑的设备不会因承受偶然冲击后产生的过量位移而受到损坏,达到支撑和抗震的目的;当设备处于正常工况下时,抗震器能够补偿设备和支撑构件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热胀冷缩位移,对设备不产生阻力和约束作用。
当需要保护的设备处于高温环境时,对抗震器抵抗瞬时冲击的支撑作用以及因温度变化引起构件伸缩的补偿功能要求更加突出。
目前,高温环境下的抗震器有采用机械式方案,其实现功能的原理可类比于汽车安全带由于快速拉伸而锁死的机理。即当设备支撑构件伸缩运动的加速度达到一定限值时,机械式抗震器锁死,支撑构件成为刚性从而达到对设备形成固定支撑。
高温机械式抗震器的特点是由可伸缩状态转变到刚性锁死状态的过程是突变的,虽然锁死状态下限制了需要抗震保护设备的位移,但突然形成的支撑力会对设备造成瞬间冲击。另外,当机械式抗震器成对或多组使用时,各个抗震器的加速度阈值难以做到完全一致,造成抗震器锁死时刻不同,由此也会对所支撑的设备造成不利冲击。
另一种常见的抗震器为粘滞阻尼器,粘滞阻尼器一般采用液压缸式结构,活塞将缸体分为两个腔体,腔体内充满粘滞液体,两个腔体可通过阀孔或间隙交换流量。常规的粘滞阻尼器很难适用于高温环境,而且对缸体的密封性要求很高,特别是缸体与活塞杆的贯穿孔位置采用动密封结构,极易产生液体渗漏现象,复杂的动密封结构则进一步增加了阻尼器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用于高温环境的粘滞阻尼抗震器,克服常规粘滞阻尼器动密封结构的缺陷,实现粘滞介质的零泄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耐高温零泄漏粘滞阻尼抗震器,包括缸体和置于缸体内的活塞,活塞能够沿缸体内壁滑动,且活塞两侧的缸体内空间能够连通,所述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从缸体一侧穿出,所述活塞杆与缸体的贯穿孔之间采用间隙配合,在活塞杆穿出缸体的一侧设有补偿腔,所述补偿腔的一端与所述缸体密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活塞杆沿缸体的贯穿孔滑动时,所述补偿腔能够发生变形进而改变腔内容积,在所述缸体和补偿腔内充满连通的粘滞介质。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耐高温零泄漏粘滞阻尼抗震器,其中,所述补偿腔为波纹管,波纹管的一端环绕所述贯穿孔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活塞杆密封连接,均为静密封结构。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耐高温零泄漏粘滞阻尼抗震器,其中,所述缸体内壁和活塞之间采用间隙配合。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耐高温零泄漏粘滞阻尼抗震器,其中,所述活塞两侧的缸体内空间以及补偿腔空间处于连通状态,粘滞介质能够通过活塞与缸体内壁的间隙以及活塞杆与缸体贯穿孔的间隙流动。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耐高温零泄漏粘滞阻尼抗震器,其中,所述粘滞介质为耐高温液体;所述耐高温液体可以为耐高温油、汞、铅铋合金或钠钾合金。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耐高温零泄漏粘滞阻尼抗震器,其中,所述缸体与缸体连杆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80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城市地下空间的机动车辆
- 下一篇:一种铜工艺品的表面处理方法